十九大江苏团代表畅谈用好人才战略资源

23.10.2017  20:25

  十九大报告把人才发展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报告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面对新时代、新矛盾和新的历史方位,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识才、用才、聚才,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十九大江苏团代表展开热议。

  让人才成为“开路先锋

  “‘两个一百年’是‘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主要内容,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中国梦’实现途径。而人才正是走中国道路的开路先锋、中国精神的创造主体、中国力量的现实体现。因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圆梦’之举,也是‘攻坚’之举。”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胡金波代表说,“圆梦”中国,必须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真正做到“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以人才梦托起“中国梦”。

  胡金波说,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通常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配置。“只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营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氛围和‘一切皆有可能’的愿景,才能真正‘筑好黄金台,引得凤凰来’,实现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优势,也是推进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常州市副市长、武进区委书记史志军代表认为,一个地区的综合环境能不能集聚人才并且留住人才,取决于这个地区创业舞台的大小和宜居生活的程度,“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敢于出实招、硬招,毫不吝啬地提高政策‘含金量’,通过实施更开放、更有效的引才政策,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模式,使人才落地更精准、更灵活,打造聚才的洼地。

  为人才发展打造优质环境

  “十三五”期间,江苏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出更高要求。今年年初,江苏专门出台文件,推出顶尖人才顶级支持、“凤还巢”计划等引才政策,精准集聚领军人才、乡土人才、年轻人才等三类群体,同时也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松绑”方面作了不少探索。胡金波认为,只有不断地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才能提高人才集聚的温度,提升创新发展的浓度,提增经济转型升级的质感。“当前,应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契机,不遗余力地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扫除一切阻碍人才事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着力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优才厚才的生活环境,让人才的荣誉感、向往感、获得感更强,使江苏成为各类人才的向往集聚之地、建功立业之地。

  今年2月,武进发布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出入境、租房购房、子女入学、就医问诊等多个方面向人才提供特殊的优惠和菜单式定制服务。史志军说,“留住人才,就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要细致入微地为他们解决各类问题,要给予他们更好礼遇、更优待遇、更多机遇、更高荣誉,使他们感受到这里不仅有他们的前途和事业,还有他们的生活和眷恋,从而真正把武进当作他们的‘第二故乡’。

  为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苏州大学副校长张晓宏代表认为,这既是新时代对于高技术产业的需求,也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没有基础性研究,很难在重要的、前沿的、高技术产业领域站上制高点。比如苏州要发展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就必须得重视和加强基础和原始创新研究。过去,技术创新都依赖于一些西方国家之前的原始创新,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担当起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的责任。”张晓宏说,“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进一步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既是人才的使用者又是培养者,这方面责无旁贷。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代表认为,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更多创新创业的人才。结合“双一流”建设,东南大学推出“双创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研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全方位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高端师资倍增计划”重点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东南大学每年引入100多位青年教师,四成有比较长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三分之一来自国外其他兄弟高校。希望这支多元的教师队伍能融合发展,成长为高水平优秀教师,成为行业里的领袖人物。”(郁芬 王拓 付奇 孙江敏)

  原标题:十九大江苏团代表畅谈用好人才这个战略资源 广纳英才,以人才梦托起中国梦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