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③:环境美,绿色家园一碧万顷
新华报业网讯 《纲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旨在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新要求,在打造“环境美”上取得显著突破。
省环保厅副厅长陈志鹏说,“十二五”期间,我省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不论是减排总量还是减排比例都居全国前列,“虽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和公众的感受度和期望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全面从严为标尺,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治污攻坚战。”
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说,打造“环境美”,《纲要》明确将有四条路径:在源头管控上,加强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红线保护,努力提供更多更优的生态产品;在工作取向上,突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强化约束性指标的调节和管控,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重点举措上,注重大气、水、土壤的污染系统治理,创新跨流域、跨区域和城乡统筹的协同治理,努力推动“十三五”时期成为环境质量切实改善的转折期;在监督保障上,完善以环境监管、保护补偿、绩效评价和问责体制等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力争用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
“和以前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纲要更加注重环境质量改善,更加注重环保投入,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制度创新。”陈志鹏说。例如,围绕大气、水、土壤三个环境要素,《纲要》提出的相关指标比现状情况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些约束性指标包括:到2020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下降比例达到2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98%以上,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达到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68.7%以上,其中国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达70.2%以上,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地下水、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纲要》排出了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十三五”期间,计划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含重金属和危废处置)方面投资1184.58亿元,投资规模较“十二五”显著增加。
严守生态红线,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十三五”期间确保生态红线区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不小于22%,切实优化国土空间结构、优化能源资源结构、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去产能措施,清理不符合环保标准的过剩产能。同时,将全面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坚持标准严、检查严、督查严、惩处严,铁腕打击恶意违法排污和造假行为。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制度创新破解环保难题。基于对我省环保工作和创新精神的认可,环保部把我省列为综合改革试点省。”陈志鹏说,“我们将以区域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一体化监管试点、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为重点,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改革,以制度创新破解环保难题、保障绿色发展。”
“在编制这一篇时,同样出现了不少新名词,如永久基本农田、城市矿产、静脉产业园、绿色金融等等。”陈震宁说,“例如,静脉产业园是指建立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静脉产业,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即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
在这些新名词背后,有一系列具体的举措。未来五年,我省将全面推动能源节约,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0%。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双控机制,严格实施碳强度考核,切实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完成国家减排承诺作出贡献。
记者了解到,为把五年规划的环保工作抓到实处,我省还编制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重点任务行动方案(2016-2017年)》,排出这两年要实施的重点项目,涵盖产业转型升级、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土壤环境治理、环境风险防控、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力建设8个方面共40项,为落实规划任务提供坚实保障。本报记者宋晓华
原标题: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