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及2030年远景目标的前瞻性思考

25.08.2015  10:38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1]是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里程碑式的新起点。“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这一时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综合国力接近美国。[3]本文基于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分析“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前瞻性地思考部署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2030年远景目标和战略设计,以期为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的起草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参考。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阶段特征

“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发展主题是全面科学发展,即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体来看,“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阶段具有如下七大特征:

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在7%-8%之间,经济增长预期指标可以确定为7%或7%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大转型时期,全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4]为此,要充分考虑各种要素(特别是能源供给、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压力、温室气体排放等)对经济增长的硬约束,集中解决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经济效益、效率。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期。“十三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建设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到“十三五”末期,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还有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5]同时,农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进一步降低,二三产业对农业反哺作用更加突出,农村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迈向高收入的富裕型发展阶段。“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总收入看,正处于从世界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过渡阶段。从人口比例上看,到2020年,有2/5左右的人口进入高收入阶段;从对美国的追赶系数来看(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可以达到美国的1/3。[6]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看,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且进一步趋同,已经属于国际公认的富裕型消费结构,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将达到30%左右,属于更加富裕消费结构。

进入世界高人类发展水平阶段。“十三五”时期,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和绝对水平稳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更充分转化为人类生活需求的更充分保障与发展需求的更大满足。到2020年,中国HDI指数将达到0.76,属于高人类发展水平组中HDI较高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十三五”时期是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重大决定。

进入生态盈余增长期和环境污染与治理相持期。经过“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大规模的生态环境投资建设,“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综合效益将逐步显现,主要资源环境指标变化明显向好,人居环境质量普遍提升,生态盈余存量增加显著,但总体上仍处于环境破坏与保护、污染与治理相持时期。“十三五”时期,全社会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投资预计将达同期GDP的1.5%,大气、土壤和水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雾霾、土壤重金属与化学品污染、水体污染治理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持续减少。耕地减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

中国与世界关系深刻变动时期。到“十三五”末期,中国政治经济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地区事务主导能力进一步提高,国家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模式、文化产品等国际认同程度明显提高。这就为中国全面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及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远目标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天时、地利”战略机遇期。

二、“十三五”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对我国发展背景和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

“十三五”时期,就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同时,全球发展将表现出相互关联、相互推动的以下四大趋势:

第一,全球经济仍处于黄金增长期,南方国家迅速崛起。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和贸易进入恢复性增长期。虽然面临着后危机时代经济衰退的挑战,但是由于南方国家的强劲动力,全球经济仍处于黄金增长期。到2020年,全球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同时,全球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升级;贸易自由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流,但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矛盾仍将在长时间内存在;全球对外贸易投资体系的突出变化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相互作用,从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投资、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投资,转变为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投资、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投资,中国不仅将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国,还将成为对外投资的最大国。

第二,国际政治格局大调整,趋于多极化、民主化。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由美国所建立起来的金融、军事、科技、文化领域的霸权体系格局将很快被中国的迅速崛起所打破,美国将不得不更多地与中国主动开展全球合作,分享国际事务的领导权。客观上就使得“三强”(美国、欧盟、中国)成为世界事务的主导者或领导者,G20成为国际经济事务协调的主要平台。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不但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格局,也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中国从全球规则的被动执行者变为主动制定者,从全球公共产品的“搭车者”变为“提供者”,从全球事务的“跟随者”变为“领导者”。

第三,占据创新的制高点,成为国与国竞争的焦点。创新能力将是决定一国在国际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将进入科技创新活跃期,无论是科技成果的产出,还是科技市场的繁荣程度,抑或是各国的科技投入能力,在这一阶段都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全球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从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上看,南北国家科技发展差距远高于它们的经济发展差距,但趋同速度要远高于它们的经济趋同速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体系的角色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从引进模仿创新者转变为创新集成者、自主创新者。从创新跟随者变为创新领先者。

第四,全球进入绿色工业革命的黎明期和发动期。下一个发展时期,绿色能源转型将开始发动,“十三五”时期也将是全球能源消费开始转型的关键时期。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南北方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如果各国积极合作,推动能源和环境革命,全球碳排放有可能在2020-2030年的某个时间点达到峰值,而后逐步下降。中国要成为绿色工业的参与者、发动者、创新者和引领者。

“十三五”时期,就我国面临的国内环境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7]“十三五”时期,中国仍处于黄金发展时期,仍将保持全面、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在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中国进出口总量的优势更加明显,大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为四分之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在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

第二,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显著转变。一是消费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度提升。中国将进一步由出口导向的经济向内需主导的经济转变,将由投资主要驱动的经济体向消费为主要驱动的经济体转变。到2020年,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将向服务业主导型显著转变,逐渐转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三是中国将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中国的人力资本总量占世界比重持续上升,形成新的教育红利;就业人口比率提高一定程度上将抵消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城镇就业和非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形成新的转移就业红利。四是中国科技实力将不断增强,主要科技产出排名大幅提升。

第三,绿色能源快速发展。中国将成为世界森林盈余和碳汇大国,并将不断加速世界森林资源增长,加速缩小与各森林大国的差距;中国的水利建设加快发展,水生态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将明显改善,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明显减少,形成低污染排放的生产体系;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将不断提高,更为集约地利用资源。

“十三五”时期,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有:

第一,和平崛起的机遇。国际政治环境和安全环境也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和周边大国的利益越来越相关,战争冲突、安全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和平力量之一,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并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加速上升,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将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巨大挑战,中国的出口贸易、对外投资乃至内部经济发展都会面临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

第二,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到2020年,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安全性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很大冲击,引发全球增长方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大的调整变化。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全球产业和技术革命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此外,全球面临贫困、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方面的挑战。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

第三, 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在发展进程中,经济增长制约条件增加,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同时,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期待;我国仍将处于深度老龄化和严重少子化阶段。经济活动向全球迅速扩展,国内消费需求和进口需求会有所减弱;由于资源人口承载能力有限,能源需求巨大,生态压力逐步扩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可避免地上升;中国将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第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未来的中国,既有“发展是硬道理”,又有“转型是硬道理”。这意味着要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既包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经济转型,也包括扩展到“加快转变社会发展方式”即社会转型,从而构成经济社会双转型。经济转型旨在强化国内需求主导、强化居民消费带动、强化服务业主导、强化新兴工业主导,提高增长质量、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竞争能力、提高经济福利,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社会转型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提高人民发展能力,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保持社会活力,保持社会稳定,它们之间同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三、“十三五”规划的主题与主线

“十三五”时期,将以全面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科学发展为主题,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包含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是“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延续和提高,是基于“十一五”初步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二五”基本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三五”将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的科学分析,体现了全面科学发展仍然是时代的要求,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主旋律。在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全面科学发展。

“十三五”时期,将以经济双重转型升级为主线。主线是“十三五”及未来十五年发展规划基本思路的关键,是落实全面科学发展主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整个规划提纲挈领的灵魂。“十三五”时期及2030年,中国将全面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综观全局,比较不同方案,我们建议“十三五”规划的两条主线为经济双重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双转型。

以经济双重转型升级为主线,就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为主线。这一提法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基于全面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变革问题的基本判断;是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延续和深化,同时涵盖了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内涵,体现了经济建设在全局中的中心地位和经济体制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体现了生产力变革与生产关系变革相互推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同时,这一提法还参考了“九五”计划实现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主线。

“十三五”期间,要确保经济社会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具体要求为:

——以增进全体人民福祉、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全面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升级为主攻方向。要认真研究一批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对推进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对解决突出矛盾、增进公平效率有力有效的重大政策,为补短板、增后劲、促均衡、上水平提供支撑。[8]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城乡结构统筹、区域结构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升级发展、绿色发展。

——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根本动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公共服务的不断升级、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绿色发展道路的形成和确立、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以绿色发展为基本途径。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举措,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文化,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三方面关系,建立激励相容的绿色改革机制。要以绿色账户核算为基础,以绿色法规体系为框架,绿色规划体系为指导,为绿色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推动全球绿色贸易,主动进行国际绿色合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以统筹协调推进为基本要求。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协调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协调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协调,经济增长、社会建设和生态保护,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深化改革与稳定,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事业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齐头并进。

——以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为基本战略。以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导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创造开放新红利。

四、“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及布局设计

“十三五”规划将体现党中央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同时,“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这些都对“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也使得“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十三五” 规划的编制需要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和指标,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这也反映了我国进入“全面现代化”的时代。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根据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十三五期间可以把经济增长率指标定在7%。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政策的关键是,通过深化各项改革措施,转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经济发展引向平衡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轨道上。预计2020年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以上,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目标。

——加强社会建设,继续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人民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显著的改善;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凝聚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基本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际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初步建成美丽中国。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退化面积减少,绿色生态空间有所扩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五、2030年远景目标

从现在起至2030年,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将从全面小康社会走向全民共同富裕社会,从中上等收入水平迈向高收入水平,从高人类发展水平迈向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这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全面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创新的关键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富论”阶段(1978-2001年),以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出“先富论”为标志,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现代化“两步走”为核心目标,并如期实现了这一目标;二是转向“共富论”阶段(2002-2020年),或向共同富裕方向的过渡阶段,以江泽民同志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为标志,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到2020年将全面实现这一目标;三是全面迈向共同富裕阶段(2020-2030年期间),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阶段,[10]这是中国道路的本质,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重要的发展主题、最核心的发展目标和最大的发展任务。

到2030年,中国将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行列,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体人口全覆盖,基尼系数不断下降,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文明与绿色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加完善,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达到更高水平。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及影响更加明显,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更加重要。这就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胡鞍钢 鄢一龙 姜佳莹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