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怎么干?习近平浙江贵州考察释政策走向
资料图:习近平考察贵州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马学玲)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三五”也开始谋篇布局。“十三五”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冲刺”关键期。近期,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围绕“十三五”课题分别赴浙江、贵州“一东一西”两个省份进行考察调研,向外界释放出一些重要政策走向。
经济大逻辑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将如何规划“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
习近平日前在贵州调研考察时给出答案,他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习近平这次为期三天的贵州之行,目标之一就是“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这已是习近平第二次就“十三五”出京考察调研。此前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赴浙江,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
在浙江,习近平还召开了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在这次会上明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在浙江和贵州的两次考察中,习近平均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
在两次考察中,习近平还均强调了农业现代化,他说,这是“新四化”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在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看来,习近平在最近两次考察中强调如上内容,显然是有的放矢。他对中新网记者分析,“2020年中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键,创新驱动是核心,农业现代化是基础。”
民生最关切
——关心留守族,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观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历次考察,民生都是着重强调的话题,这两次亦不例外。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浙江召开的座谈会上,他要求全面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
在此次贵州考察期间,习近平强调了五个“要”,一要依靠产业带动和必要的政策激励,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二要抓住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问题;三要通过推进就业创业,发展社会事业,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四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五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
其中,习近平尤为关注扶贫课题。在贵州考察期间,他专门主持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强调“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习近平说,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习近平为何如此强调扶贫?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教授对中新网记者分析,“因为‘十三五’结束之年,中国到底能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就要看这些困难群体的诉求有没有得到满足。”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困难群体的生活能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是一个基础性工程。否则,小康社会建设就是不成功的。而这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张希贤说,对于贫困的攻坚战,将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的碉堡,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这是一个很考验执政层的课题。
执政最基本
——高度关注基层政权组织等的发展变化
习近平此次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
习近平说,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基层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特点,加强指导和管理,使各类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
“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习近平这样形象地描述。
习近平还强调,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基层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和成长条件,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帮助他们深入改进作风,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能力,引导他们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张希贤将习近平的上述讲话概括为“了解基层,认识基层,指导基层”。他说,近年来,中国基层组织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共产党既要把自己的基层组织搞好,同时要加强对其他基层组织的指导和管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组织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找到默契。
谢春涛指出,这不仅是党建问题,更涉及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重视和加强基层治理,应是中国“十三五”期间着力的重点。
原标题:“十三五”怎么干?习近平浙江贵州考察释政策走向原标题: “十三五”怎么干?习近平浙江贵州考察释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