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医生驱车百公里退红包:患者一句谢谢足矣
百忙之中,从南京驱车百公里赶往马鞍山,胸科医院副院长杨如松只为完成一件事:将曾经救治的老人悄悄留在门诊的红包送回去,“对医生而言,患者的一声‘谢谢’足矣。”杨如松说。
9月27日,杨如松完成手术已近中午12点,匆匆扒了几口饭便坐上了开往马鞍山的车。原来,为了将患者留在门诊的红包退回,杨如松、医院纪委行风办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让对方告知银行卡号,但老人家坚决不同意,还在电话中翻了脸,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开车亲自送过去。
下午2点多,当杨如松出现在老人所在的小区时,老人像个孩子似的激动地不停抹眼泪,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平时声音是好的,今天知道你要来,太兴奋了,早晨5点就醒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休息,声音就哑了。”当杨如松将老人当时留在门诊上的红包原封不动地递给老人时,老人又不高兴了,“你不是说好今天来帮我看病的吗?怎么是来拒绝我的心意呢?”
这位老人名叫王世祥,今年76岁。一年前,他连续咳嗽咳痰3个多月,后在当地医院就诊被提示:左下肺占位,考虑为肺癌。考虑到老人年纪较大,好几家医院都建议其保守治疗。“拿到报告时觉得天塌下来了,特别想通过手术将肿瘤切得干干净净。”王世祥说,他找到胸科医院时正遇上杨如松的门诊,“特别和善、特别耐心的一个医生,且根据第一次的CT报告后觉得有手术的可能,我一下就觉得日子没那么恐惧了。”
在胸科医院,王世祥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被确诊为中期左肺下叶鳞癌。去年9月7日,他正式入住该院。9月11日,其被推进了手术室,“躺在手术台上,我就问谁给我主刀,一听是邵锋和杨主任一起,我觉得我能活下去了。”
“我在手术台上躺了5个小时,医生们可是整整站了5个小时,你说我该不该感谢?那个医院的医生每天忙得走路都像小跑,可面对我们这些患者,总是轻言细语,这样的医生不应该好好感谢吗?”王老告诉记者,回到病房能下地走动后,他曾3次去找杨如松准备致谢,但都被直接拒绝了。出院当天再去,还是同样的结果。
“究竟该怎么办?”回家后,王老在公园散步或和亲友聊天时,都会和别人商量这事。今年8月,外孙接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王老高兴坏了。可他想到的第一件事还是要求女儿送他到胸科医院完成心愿,“不是这些医生为我成功手术,我怎么可能看到这一幕呢?”
8月10日,王老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一大早赶到胸科医院,在杨如松的门诊上丢下5000元的红包就迅速离开了,怎么喊也喊不住。当天门诊上送完最后一个病人已是中午12点,杨如松立刻联系医院纪委行风办要求帮忙处理。“很多病人都想着要给医生送红包才能得到格外关注,其实在我眼中,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会尽力去医治他们。”杨如松说,以往很多病人手术前都会塞上红包,为让病人心安,当时会收下,但当病人躺到手术台上完成麻醉后,就会让病区护士长将钱交到住院部,打在病人的住院卡上。可对王老,没法这样操作,于是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对我们而言,病人的一句‘谢谢’就足矣。这也是当下医患关系的‘正解’。”杨如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