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最美医生”昨捐髓救人 为救人放弃二胎计划
中国江苏网2月12日讯 昨天上午,在苏大附一院血液科手术室里,当来自吴中人民医院的80后女医生张丽娜被采集150毫升骨髓后,她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袋救命骨髓,很快被保管起来,交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医务人员手中。它将被紧急运往北京。在北京儿童医院的病房里,一名仅有3岁大的患有“石骨症”的儿童,正等待它的到来,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接下来,我希望听到小家伙手术成功的喜讯。”据了解,张丽娜也是吴中卫生系统首位成功捐献骨髓救人的医务工作者。
为了救人女医生放弃二胎计划
“无论是作为医生,还是作为母亲,如果我能带给小家伙新的生命,那么我所做的一切,哪怕再苦也感觉很值得和欣慰。”谈起捐髓救人这件事,张丽娜笑言,捐献骨髓是小概率事件,只有十万分之一,这样的事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一切也只能用“缘分”二字来形容了。原来,张丽娜老家是安徽阜阳,2008年,她从安徽中医学院读完本科后,又考上了安徽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12年,她和丈夫来到苏州,她进入吴中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
2013年8月,医院为新进职工进行培训,最后一课,是关于红十字会的宣传课。听完课后,她当场填写了报名登记表,留了血液样本,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张丽娜说,去年11月初的一天,她正在医院上班,接到了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电话,称她的骨髓样本和北京一位患者初配成功,询问她是否愿意配合接下来的检查,完成捐髓。她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和她初配成功的是一名出生于2012年9月的小朋友,患有石骨症,目前急需骨髓移植。
初配成功的消息,让张丽娜感慨万分:这个小患者,跟自己的儿子只相差了几个月大,如今,却急等着她去救命。当对方征询她的意见,是否愿意继续检查,进行高配,完成捐髓时,张丽娜爽快地来了句“我愿意”。去年11月20日,她被重新采集了血样。去年12月初,中华骨髓库传来消息,她的高配成功了。接下来,按程序走,一个多月后就可以进行骨髓捐献了。骨髓高配成功,意味着自己可以捐髓救人。不过,按照她和丈夫的计划,他们准备生二胎的。救人要紧。”张丽娜说。“
一波三折捐髓愿望终于实现
捐献骨髓,对张丽娜来说,感觉是件小事,但对一个家庭来说,毕竟是件大事。当她将自己要捐献骨髓的消息告诉丈夫时,丈夫虽然能理解支持她,但还是心有顾虑,不舍得的同时还有各种放心不下。对于丈夫的复杂心情,张丽娜一边向丈夫宣讲骨髓捐献的无害性,一边积极做各种捐献前准备。在她的坚持下,丈夫最终也深受感动,从开始的不舍终于变成了默默支持。
“作为医生,我明白捐髓的全过程,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我这样做,正好也可以进行一下科普宣传,起个带头作用。”张丽娜说,或许是做医生经常值夜班的缘故,当她做捐献骨髓前的体检时,各项指标都很好,但尿常规指标却没有通过。
为了不影响工作,她一方面应对科室繁忙的日常工作,一方面调整生活状态,注意休息,加大饮水,同时按照医嘱调节饮食。经过努力,指标终于恢复正常,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身体力行希望带动和鼓励更多人
“平生两次住院,一次是生儿子,这次是为救这个小朋友。几天来,不仅同事,甚至同事的女儿和老妈都带着营养品来看我,让我感觉像个国宝似的被保护,真的受宠若惊,真有一股把心肝脾肾全捐了的冲动,呵呵。”“刚才护士来量血压,我顺口问了句,来这里捐献骨髓的人多吗?护士说,你是指供体吗?多的,平时一直有。自从我住进医院,就被称为‘供体’了,这称呼真时尚。昨天夜里‘供体’睡得很好,不知道小‘受体’怎样?你才是最勇敢的人,打赢这场仗,你就赢得了一辈子喽!北京的宝贝,加油!”根据北京小患者病情的安排,2月6日起,张丽娜住进了苏大附一院血液科病房,开始注射动员剂。在住院的几天里,她一直很乐观地通过微信圈,直播自己的捐髓体验。
昨天上午8点半,张丽娜走进了采集骨髓的手术室。近三个小时的采集,丈夫在边上默默地陪伴她。而她,却很乐观地跟记者,跟边上的医务人员谈这谈那,她身上的乐观情绪,也感染了所有人。
中午11点,骨髓成功采集完。这一袋救命骨髓被紧急运往北京。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医院的同事给她送上了鲜花。张丽娜说,捐髓其实就是一件小事,自己只是付出很小一部分就可以拯救一个孩子的生命,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她也希望,自己的骨髓不仅能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自己的勇气和捐献之后的健康,也能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骨髓捐献志愿者中来,毕竟,全国还有几十万个孩子等着更多的人,给予他们生命的希望。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