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也该对“超级医院”动动刀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方面,“超级医院”在服务公众卫生健康、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着超级能量;另一方面,超级医院背负的“超级负荷”、无处不在的超级竞争和医患双方的超级焦虑也让人触目惊心。更为严峻的是,“超级医院”极强的“虹吸效应”问题多多(11月28日《经济参考报》)。
顾名思义,“超级医院”比我们常说的大医院更大。“大”在何处?这条报道给出较为全面的答案:一是这类医院床位数量奇多,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际床位超过一万张;二是配置了世界顶级医疗设备;三是拥有更多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换言之,“超级医院”具体“超”在人才、设备、基础上面。
这也意味着“超级医院”病人多、看病难。看病难体现在排队难、挂号难、就诊难等。此外,也会造成管理难、纠纷多等问题。业内人士更指出,其极强的“虹吸效应”会源源不断地吸收招揽基层医疗机构的优秀人才,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新医改的初衷主要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由于“超级医院”使用世界顶级医疗设备、需要支撑医院庞大体系的正常运转,甚至需要“超级”盈利,其结果就是增加病人负担,同时,当各地病人集中扎堆于“超级医院”,看病的过程必然不轻松。新医改的方向是要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流患者。但“超级医院”却让优质医疗资源更集中,让患者更集中。如此发展下去,恐怕新医改推行的分级诊疗制效果也会大受影响,因为“超级医院”会吸走不少基层医院优秀人才,而患者又愿意去“超级医院”就医。
鉴于“超级医院”与新医改方向不太一致,且对其他中小医院构成一定垄断,笔者认为,下一步医改的着力点之一应该是对“超级医院”进行“会诊”“动手术”。尽管之前国家卫计委曾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但是,一者干预太晚;二者落实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首先应该对公立医院的规模明确“上限”,包括实际床位数量、设备配置标准、医护人员数量等方面明确相关指标,严禁超标,否则,就不能纳入相关评比,还要根据就诊难、纠纷多等问题,对“超级医院”负责人进行考核乃至问责。这是控制增量。其次,对已形成的“超级医院”,如果确实有保留必要,一方面是严把各种审批关(如用地审批),严禁继续扩张;另一方面,要以多种方式促使“超级医院”的部分优质资源向基层医院下沉,以适当削减其优势,提升基层医院实力。
同时,如果一个城市的“超级医院”偏多,恐怕要对部分动大手术了,一种办法是合理拆分,比如郑大一附院“一院三区”,就可以拆分为三家完全独立的医院,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以避免垄断。这是针对存量部分的改革。
事实上,“超级医院”不仅是医院追求的政绩,而且也是地方卫计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甚至是地方政府的医疗形象。所以,还应该有效约束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冲动。我们要意识到,公立医院不是企业,我们需要“超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但公立医院不需要参与国际竞争。(张海英)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