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两会: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 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早在2000年,我市就步入了老龄社会,到目前全市已有60岁以上老人近80万。尽管养老服务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发展,但依然面临不少问题,如服务质量不高、投资主体单一、服务薄弱等。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市民颇为关心的话题。在本次市“两会”上,“养老”两字成了热词,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特别是“医养结合”新型服务模式备受关注。
据了解,“医养结合”既包括了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也包括了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市政协委员高慧代表农工党连云港市委提交了《加快我市养老机构建设》的发言,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新型服务模式等。高慧称:“当我们老的时候,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子的养老院?当然不是坐那晒晒太阳,等着慢慢老去。大家都想要一个高质量的养老地方。这就要更好地培养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引入医疗卫生等相关机构,把养老院办成集琴棋书画、养生保健、医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日常可以开设健康讲座,在老人有需求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让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我们希望把养老院办成真正服务老年人的场所,不光是吃得好、住得好,还能享受娱乐养生、健康检查及心理疏导等综合服务。”位于海州区的荣华养老院负责人封必荣表示。但现实情况却让她对未来发展既充满信心,又心存焦虑。“现在我们养老院引入‘朝九晚五’老人日托模式,我们还特别想开展好‘医养结合’工作,但自己找了3家医院,都无果而终。受经济效益影响,大的医院表示没有空置床位;中小型医疗机构表示没有合适场地;政府有关部门政策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落地执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封必荣希望,政府能够关心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我们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确实挺难的,运营成本大,许多家都是硬撑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开设连锁店,进一步把老人服务好。”
高慧在提交的发言中认为,“医养结合”等新模式的实现需要政府做好相关工作,对我市医疗资源进行统筹规划,鼓励医疗资源融入养老服务,做好养老服务与医疗资源的链接,养老机构与相关医院建立转诊合作机制等。
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锦华表示,今年我市民政部门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改革,丰富养老服务内涵,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示范作用,探索公建民营等养老新模式,同时发挥好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民办养老床位占比。推动“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部门合作,鼓励医疗卫生资源融入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朋友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