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阴区打造“一乡(镇)一品”法治文化特色

10.11.2014  11:00

  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坚持“基地立项区乡(镇)联选、资金保障区乡(镇)联筹、项目进展区乡(镇)联推、宣传效果区乡(镇)联抓”的两级联动机制,并在今年制定了《乡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5+1+2”工程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一乡(镇)一品”的法治文化特色。 
  基地立项区乡(镇)联选。借助区级单位法治文化建设经验丰富,各地熟悉辖区法治文化建设可用资源的双重优势,开展法治文化基地立项。经乡级积极申报、区级严格把关,现已建成多个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阵地,其中盐河法治文化广场、樱花园法治文化长廊、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及大福村“农民法治文化广场”等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法治文化示范点”。 
  资金保障区乡(镇)联筹。实行“地方财政承担主体、区级财政适当补贴”的双重资金保障机制,各镇财政设立法治宣传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并实行专款专用,区依法治区办推动区政府将法治文化宣传基地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向每个基地下拨数额不等的以奖代补资金。项目进展区乡(镇)联推。将法治文化基地建设纳入2014年“关爱民生法治行”项目和政法重点工作集中考核体系,年终集中开展考核,各地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为强化外部监督,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评议法治文化基地建设,切实强化了法治宣传基地建设的推进保障机制。工作中,各乡镇动脑筋、想办法,多措并举,积极打造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法治文化阵地。渔沟镇在建立“法治画廊+法律图书角+法律数字电影播放广场”综合法治文化阵地的基础上,又投资数万元兴建镇“法治宣传教育中心”。丁集镇在老205国道两侧电线杆上安装了近70块法治宣传标牌,“法治文化大道”建设初具规模。五里镇在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院内沿围墙一周建立了法治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老百姓称其为“法治文化大院”。码头镇在一条长达400米的绿化带上安放了数十块双面法治宣传牌,其内容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深受欢迎,群众笑称现在是“出门见法”。4月份,市、政法委相关领导视察时对此予以肯定。老张集乡因陋就简,在乡政府前建立了数百米长的环湖法治文化带。三树镇建立起“流动法治文化长廊”,在集镇、农贸市场、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地方进行巡回宣传。赵集镇在上官公园和农民广场上,设置廉政法治宣传教育画廊,每天都有很多群众驻足观看学习,成为该镇一道独特的风景。古寨乡建立了六塘美墅法治文化广场。其他乡镇也建成了多类法治文化阵地,可谓“一乡(镇)一品”。 
  宣传效果区乡(镇)联抓。区级层面就完善法治宣传基地利用机制积极提供指导意见,选择优秀项目申报省、市两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各镇依托法治宣传基地,针对小学生、外来人口和辖区居民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积极培育百姓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  (淮安市政府法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