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贯彻十九大精神在江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江苏正在启动实施的“1+3”重点功能区战略,正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必将深刻重塑江苏经济地理版图。
协同共赢,江苏下好“一盘棋”
翻看江苏地图,苏南、苏中、苏北边界明确、泾渭分明,而如今,这种地理板块上的简单划分,随着“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提出,将被重新改写。而促成这种改变的,正是源于“拉缓梯度”“协调发展”的需要。
“当前区域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区域经济专家范恒山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与政策举措,着力缩小地区差距,取得积极成效。在江苏,昔日经济“洼地”苏北地区异军突起,创出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11年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佳绩。
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从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到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格局,“1+3”重点功能区战略,正是江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一轮探索。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陈雯分析说,从空间布局看,“1+3”重点功能区突破主体功能区以行政区为单元的类型分区局限,形成全省“一盘棋”的战略共识,实现行政区经济向功能区经济转变、区域同质竞争向协调发展转变,意味着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已从过去苏南带动苏中、苏北的梯度发展,变为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协同共赢。
“区域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和组成内容。”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而“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提出,既是新发展理念与江苏实际紧密结合的具体行动,也是江苏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提出,特别是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成为泰州加快中部崛起的关键举措。”泰州市委书记曲福田说,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给泰州带来“发展的新布局、战略的新平台、工作的新标杆”,加快融入扬子江城市群,融合是目标路径,创新是第一动力,转型是重要支撑,生态是发展底色,“泰州完全可以在共建中共享城市群发展带来的红利。”
解决不平衡,拉长短板成关键
“加大力度”“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部署中有不少这样程度递增的表述。这说明,在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的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虽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格局的扭转,使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区域实质性差距还未明显缩小。”省发改委数据显示,苏北地区连续多年保持快于全省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但以全省3/5的面积、2/5的人口,创造的GDP却只占全省的1/5。
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是江苏的基本省情特征,也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急需补齐的突出短板,诸多不稳定、不协调问题有待解决。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常常会发生只管引进企业,而忽视对环境的影响;有些地区一方面与其他地方争资金、争资源,另一方面搞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导致盲目开发、低水平重复建设……制定更加合理细致的区域政策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迫在眉睫。
解决不平衡,拉长短板成关键。“未来,我们将确保化工园区外没有一家化工企业,确保化工园区内达标排放。”阜宁县委书记顾云岭介绍,今年以来,阜宁已关闭4家化工企业,停产10家。当地正在编制规划,将按生态经济区的定位,着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
“‘1+3’重点功能区战略明确全省开发和保护的区域分工格局,推动各地区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校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根本上改变苏北产业转移‘接受者’、增长竞赛‘追赶者’的固化形象,也只有这样,才会形成江苏更强大的整体竞争力。”东南大学教授、省政府参事徐康宁说。
对此,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深有感触:“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南通都有表现。从外部看,无论产业层次还是区域竞争力,和上海、苏南都有较大差距;从内部看,县域经济不平衡,产业之间也不平衡。”为解决这些问题,南通围绕协调协同发展和特色发展,打造“三港三城三基地”,把南通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紧扣“协调”,构建发展新格局
先看几组镜头:11月14日,“水韵江苏欢乐游——江苏人游江苏”江淮行首站活动万人游宿迁在宿迁启动。这是旅游进入淡季后,依托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和宿迁等地处江淮生态经济区城市的优势旅游资源和产品,掀起的又一轮活动热潮。
初冬时节,走马南通,依旧能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苏通科技产业园、中奥苏通生态园……14个跨江、跨省、跨国合作共建园区如同14朵金花,绽放在江海大地,累计吸引亿元以上项目355个。一个个合作共建园区,成为一个个协调发展的典范,正在释放协同腾飞的强劲动能。
9月初召开的“南京软博会”上,首次推出特色品牌——“伙伴城市”,扬州有幸成为南京的首个“伙伴”,并设立“扬州馆”,全面介绍和展示扬州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果。就在今年,宁镇扬三市共同签署《2017年度宁镇扬一体化合作项目协议》,迈出“同城化”实质性一步。
苏南、苏中、苏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亲密”。在江苏,重点功能区建设如火如荼,紧扣“协调”二字,一个崭新的发展格局正悄然构建。
新格局,需要新的长效机制的支撑。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章寿荣举例说,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要以建设“绿色生态首善之区”为目标,要有实实在在的创新对策,建立有效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此,身在其间的建设者们最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生态富民,探索以‘生态+’引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才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充满期待。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关键在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从重点发展走向普惠发展。”成长春说,江苏推动以“1+3”重点功能区为抓手的区域协调发展,应以制度创新为推动“引擎”,这需要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区域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区域补偿机制、健全南北产业合作和生态合作的利益补偿机制,以此优化发展格局、形成区域良性互动、推进区域合作共赢。
本报记者付奇杭春燕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