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沿江城轨获国家发改委推介 扬州将再添铁路大动脉

24.12.2015  13:28

   中国江苏网12月24日讯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第二批PPP推介项目,共计1488个、总投资2.26万亿元。记者注意到,在50个江苏省推介项目中,北沿江城际江苏段作为交通设施大项目列在第三位,计划总投资416亿,项目所在地共有南京、扬州、泰州、南通四市。

  北沿江城际项目获PPP推介

  江苏段285公里,投资416亿

  “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的PPP项目,并不是新鲜事,但北沿江城际江苏段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推介,无疑更确定了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昨日,扬州大学副教授、投资协会会长黄杰如是认为。

  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建立了首个国家部委层面PPP项目库,向社会公开推介了第一批PPP项目。目前,第一批推介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有329个项目已经签约,签约率为31.5%。

  对于国家发改委推介项目产生的来源,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通常由各地先筛选出一批项目报到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但中央只会选择一部分项目进入示范项目或推介项目,同时会为部分项目提供财政支持。

  根据北沿江城际江苏段公布的项目概况,该项目建设规模285公里,总投资416亿元,政府参与方式采用股权合作或特许经营,拟采用的PPP模式不限。

  黄杰认为,该项目上述信息的公布,至少有两个看点。“首先对外发布了总投资额度;其次,明确了项目融资方式。”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和市场化提速、政府债务问题显现的形势下,采用具有PPP模式建设北沿江城际,对于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提高投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最快有望2017年进入实施

  与沪泰宁城际吻合,2016年规划

  昨日,记者连线采访了省铁办有关项目联系责任人。该责任人说,这几日已接到很多关于该项目的咨询电话,说明社会资本投资热情很高。

  “北沿江城际江苏段项目与沪泰宁城际吻合。”对方说,“也是未来北沿江高铁通道。

  日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公布《2015年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一系列勾连苏中、苏北、苏南以及外省的重大交通民生工程。《方案》中提及,沪泰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江苏规划的中期实施项目,预计2020年之前开工,工期不超过4年。

  该城际轨道以南京为起点、上海为终点,途经仪征、扬州、江都、泰州、泰兴、靖江、南通等站点,整体走向和宁启铁路较为接近。沪泰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时速250公里。

  那么,北沿江城际江苏段有关规划是否就与沪泰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完全一致?

  对此,上述责任人未予明确。他回复说,目前项目的进展还处于开展规划研究阶段。不过,“2016年将进入全面规划,最快有望在2017年进入实施。

  留下北沿江高铁悬念

  能否成沪汉蓉专线一部分?

  实际上,人们对北沿江城际江苏段最大的期待在于:未来是否能作为沪汉蓉客运专线沪宁段的北通道?

  今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我国正考虑新建一条从上海至成都的沿江高铁,该项目建设立项已被提上日程。目前对于沿江高铁的设想是,起于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终点在成都,串联长江沿线的多个城市。从上海到成都,跑完全程的时间有望缩短到9小时左右。

  省委党校应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范金表示:“沿江高铁上的每座城市都可以说是国家经济的支点。沿江高铁建成后,恰似一只把中国经济拦腰拎起的大手,极大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其战略走向至关重要。

  考虑到江苏苏南已建有沪宁城际、京沪高铁等快速铁路,业内人士建议在江北规划建设北沿江高铁作为沪汉蓉客运专线沪宁段的北通道,即由上海崇明过江,经南通、泰州、扬州、南京等市至安徽。

  根据此前南通、泰州媒体的报道,在得知国家将规划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铁路,其中江苏段并未明确沿苏南或苏中走向后,包括扬州、泰州、南通在内的三市市领导,对争取沿江高铁落户苏中事宜高度重视。

  范金认为:“此次北沿江城际江苏段项目的推荐,也为北沿江高铁建设留下了悬念。

  我市已在积极筹划

  期待再添铁路大动脉

  实际上,对于北沿江高铁建设,我市相关部门已在积极筹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上月28日,全市2015年度重点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上,市发改委、市规划局等部门提及积极推动北沿江高铁项目。

  市规划局“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市应抓住国家长江开发战略和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契机,大力推进北沿江高铁建设。

  该建议分析认为:“如果北沿江高铁(亦称“沪汉蓉350高铁”)能够顺利推进,扬州将形成南北(北京—上海)、东西(上海—成都)两条国家级高铁大通道的交会点,交通枢纽的地位将基本形成。”

  【读报词典】

  PPP模式

  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

  记者孙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