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河 绿杨城郭最扬州

07.06.2015  18:34

  古运河水由此流入北城河。

  史公桥。

  北城河畔郁郁葱葱。

  北城河小桥流水。

  中国江苏网6月7日讯 北城河,即过去扬州城的北护城河,东西走向,它是扬州城以北排水河道。

  水利专家翻遍史料,都没有找到这条河开挖时的记载。北城河的名字最早出现是在万历二十年(1592),扬州知府吴秀浚城壕,积城壕土为岭,后名为梅花岭。清康熙、乾隆年间复浚。这条距今至少已400年的河道,东至今便益门泵站河口,西迄大虹桥南,长2.6公里。冶春对岸与小秦淮河相通。东段与古运河相连,1978年建成抽水泵站,可对北城河、小秦淮、二道沟等河道进行换水。

  北城河

  明清时期扬州风貌的代表

  清晨,“咿咿呀呀”的京剧声,穿过新北门桥的桥洞,飘过北城河河面,向对岸盆景园扩散,再转过绿丛和凉亭,消散在大虹桥路上。退休的陆先生,每天早晨都会在新北门桥下北城河边,练唱京剧。他说,北城河两岸的景色都很有扬州特色,他每天站在这里,来来往往都是外地旅客的身影,这里已成了外地人的必游之地。

  北城河两岸景点众多,仅盐阜路上,个园、天宁寺、史可法纪念馆等景点就随处可见,经过新北门桥,更可直达瘦西湖和盆景园。其实在明清时,北门外的景色就曾吸引过许多外地游客“烟花三月下扬州”。

  据悉,在明清两代,北门外沿北护城河两岸的城墙和景点,是古城扬州风貌的代表,自古素有“绿杨城郭是扬州”之说。这段城墙是瘦西湖的陪衬,瘦西湖的名称出自于清代乾隆时杭州人汪沆,其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绘的“雁齿”即城墙上的雉堞。

  一张民国老照片记载了北城河的风情风貌。市文联副主席陈家庆记得,那张老照片上的护城河几近干涸,但城墙巍峨、河面宽阔,人们在河中汲水洗衣,最能代表原汁原味的扬州居民生活场景。

  如今的北护城河,沿河两岸有高大浓密的树木,树影、叶色、花香、果味交叠营造出“春花明媚翠丽、夏阴浓郁欲滴、秋色层林尽染、冬霜绿意犹存”的美好意境。沿河建筑古色古香,亭台、山石、坐凳、园路等点缀穿插其间,成了最能代表扬州城特色的美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