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功能疏解只留“白菜心”

17.11.2015  05:29

  6月27日,位于河北的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这里迎来原本集中在北京大红门的服装批发业态。新京报记者吴江摄

  动批、大红门、新机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在一年来,要么搬迁,要么开建,都是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续推进。

  时至今日,“三地一盘棋”,已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原则,北京已在严控产业增量、调整存量、批发市场转移,以及交通一体化方面,迈出了诸多步伐。

  这些举措有何效用?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就此,新京报记者对话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以期解答上述问题。

   谈疏解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盘大棋

  新京报: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特别是产业疏解方面,北京的思路是怎样的?

  负责人:瘦身健体首先要不增肥,要从源头开始控制产业,北京严控产业增量的力度也持续加大。比如修订发布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就实施了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全市禁限新增产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到55%,其中城六区禁限比例统一提高到79%,新版目录发布2个月以来,不予办理的达3200件,增量调控效果明显。从产业角度看,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构建“高精尖”结构。

  就是要通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和非优势产业,就像“剥白菜帮”一样剥离非首都功能,留下的都是“白菜心”。

  新京报:如何让首都经济保持活力,质量更高地发展?

  负责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盘大棋,不仅“惠及”津冀,同时也将“惠及”城六区以外的新城和小城镇,通过产业和公共服务功能承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北京发展的新空间。

  而城六区做好自身功能疏解后,能腾出空间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这就会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谈难题

   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市场最难疏解

  新京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难度和力度最大的疏解项目有哪些?

  负责人:各种疏解的难度都很大,没有简单和容易的。

  相对而言,应该说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多年形成的市场难度更大。一个是产权涉及的主体多,市场举办主体多,涉及商户多,都是多年历史形成的原因,工作难度就比较大。

  出现反复都很正常,毕竟积累了几十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但我们有信心,按照工作计划完成。相关部门、相关区县也都在积极推进。

  新京报:如何克服这些难题?积累了哪些经验?

  负责人:各个区县、部门都结合各自实际,总结出了很好的工作措施、办法和行之有效的经验。

  比如说朝阳区西直河石材市场160多万平方米的拆迁腾退,就有很多很好的工作办法,还有西城区在拆违打非和控制人口方面都摸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新京报:如何把握目前疏解的阶段性成果与将来疏解的最终成果之间的关系?

  负责人:非首都功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疏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会始终把握好“有序”二字,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统筹解决好“搬哪些、往哪搬、谁来搬、怎么搬”的问题。

  从“看得准、有共识、能见效”的领域和项目入手,逐个制定疏解方案,稳妥有序实施。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久久为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首都核心功能提升,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谈交通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近1000公里

  新京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有何规划?

  负责人:交通一体化是三地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领域,首先是2014年12月30日京津冀三省市和铁总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初期注册资本100亿,三省市和铁总按照3:3:3:1出资,目前公司董事会已成立,组织体系完成,正积极配合京津冀城市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这个方案会规划到2030年。同时,也在全力配合京唐、京滨、廊涿和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的前期工作。

  新京报:目前京津冀区域内还存在一些断头路,这些有何规划?

  负责人:未来会通过做好中心城“缓堵”工作,打通区域“大动脉”,促进要素流动,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提供支撑。预计到2017年,本市市域内高速公路断头路将全部消除。

  而到了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将接近1000公里,公交专用道超500公里,步行绿道超1200公里。市郊铁路超800公里,高速公路超1200公里,京津冀城际铁路超1300公里,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选择性将更加多样。

  新京报: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情况如何?

  负责人:今年9月26日,大兴新机场航站楼开工,标志着新机场核心功能开始全面建设,2020年通航后,预计年吞吐量4500万人次,到了2025年吞吐量可达7200万人次,能有效缓解首都机场压力。

  为此,相关部门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专门负责新机场的规划和建设。

   谈机制

   利用大数据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

  新京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运行机制如何?怎样发挥作用?

  负责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既有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边推进、边摸索、边总结。目前在市领导小组下设立了9个专项小组,分别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部分区县已完成和正在设立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既分工负责,责任清晰,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工作的组织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新京报:接下来计划如何开展工作?

  负责人:首先会抓紧制定北京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工作要点,加快编制出台北京市推动协同发展实施规划,继续配合国家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好协同发展各专项规划和京津冀“十三五”规划。

  另外,完善统筹协调、工作通报、例会服务、沟通联络、信息报送、督查推进等协同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特别是要强化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建立“每月了解报告和通报工作进度、每季度调度工作进展”工作机制。

  新京报:今后的产业疏解将如何进行?

  负责人:我们会深入研究分析产业转移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等基础信息,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支撑。

  同时,积极利用外脑开展调查研究和咨询论证,研究制定一批政策措施,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此外,还会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工作的有效工具,不断提高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津冀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新京报记者黄颖

  原标题:北京功能疏解只留“白菜心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