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天夜间预计市区雨量较大

22.06.2017  15:42

    原标题:北京昨天连发暴雨、雷电和冰雹三道黄色预警

    今天夜间预计市区雨量较大

  从昨天夜间开始,京城迎来入汛后最强降水,最集中的降水时段将出现在今天。伴随降雨,气温将大幅下降,今天上班时阴有雨,偏东风二三级,气温在20℃到21℃之间,市民出行应适当增添衣物。

  昨天是夏至,北半球各地迎来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在北京,同时迎来的还有今年以来最强降雨。21日16时4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7时55分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19时55分再次发布冰雹黄色预警信号,提示大兴,房山东部,丰台和通州西部将出现分散冰雹。根据对雷雨云团的跟踪分析,市气象台分别于22时05分和23时05分解除了冰雹和雷电黄色预警。预报显示,昨天12时至22时,多区域以小雨为主,最大降雨出现在大兴榆垡,达到39.2毫米。

  据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郭金兰分析,此次降水的特点是累计雨量大、降雨时间长、局地降雨强。昨晚到今天主要以对流降水为主,雷阵雨不会“雨露均沾”,降水时空不均;今天白天到夜间,会出现持续均匀的降水,并且夜间的降水会更“猛烈”一些;明天白天到夜间,将出现断断续续的阵性降水,总体雨量将弱于今天。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熊亚军表示,对北京而言,此轮降水整体上将达暴雨量级,累计降水量为60-100毫米,局地累计降水量120-180毫米。今年以来,北京全市降水量仅62毫米,本轮降水很可能超过上半年的降水量,从累计雨量判断,它的确将是今年以来北京最强的降雨过程。

  此前有网传消息称,“6月22日中午到夜间,北京将有特大暴雨、极大的狂风和强烈雷电覆盖北京全境,已经大到雷达回波无法测量的上限”。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说“这是谣言”。方翀表示,一般风力在10级之上方可称为“狂风”,目前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北京地区22日中午到夜间可能有6到8级阵风,但不能达到“狂风”级别;降雨预计会有暴雨和局地大暴雨,级别也没达到“特大暴雨”。对于消息中的“雷达回波无法测量”的说法,方翀称,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北京处于中纬度地带,此地带风力和雨量都不是最大,很难超过雷达或者自动观测站的测量上限。

  预计今天下午到夜间,北京沿山地区降水比较强,山区可能会出现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晚间市区雨量较大,地势较低的地方可能会出现内涝情况。方翀提醒公众要做好防范,出行应注意关注预警信息。此外,从今天起到周日,京城将一扫此前的炎热,今天最高气温仅有23℃。

     释疑

     什么是冷涡暴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所谓冷涡就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为“冷涡”。与之对应的,像台风,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高,就是暖性涡旋。冷涡暴雨,就是由高空的冷性涡旋控制下形成的暴雨。

  孙军介绍,以21日开始的这次降水过程为例,冷涡系统发源于蒙古高原地区,位置与以往经常出现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北部这一位置相比偏南了一些。冷涡向南到华北平原这一带,再配合其他有利气象条件,就形成了这次比较强的降水。

     与“7·21特大暴雨”相比有何不同?

  此轮降水特点是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同时会带来局地强对流天气。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熊亚军表示,无论是降水总量还是小时雨强,此轮降水都不会超过2012年“7·21特大暴雨”。

  熊亚军表示,2012年“7·21”是由于东移冷涡的影响,过程特点是“降水量大而急”;2016年的“7·20”是黄淮气旋所致,过程特点“降水平缓,时间长”,而这次降水过程不是单一稳定的降水,过程初期对流活动强,中期平缓,后期有所加强。

     与往年相比时间上是不是提前了?

  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熊亚军表示,北京6月21日-24日出现强降雨,并不能说和往年相比提前了,北京6、7月出现暴雨比较常见。

  根据北京地区20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数据显示,6月下旬最大日降水量历史极值均超过50毫米,北部地区(密云、怀柔等站)为暴雨量级,城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南部地区(大兴、房山、霞云岭)以及西部的门头沟为大暴雨量级,东部地区的通州站超过了250毫米(281.4毫米,1998年6月30日),达到特大暴雨量级。

     降雨量和时长是否还有可能改变?

  从总体来看,降雨持续时间和量级和此前预报相同,但针对局地强对流活动,预报员将通过临近预报进行滚动更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冷涡暴雨一般分散性强,难预报。“冷涡系统直径大概在500公里以上,降水天气在面上分布较广,但影响暴雨出现的低涡尺度比较小,直径大约在200公里以内。”孙军解释说,尽管华北一大片都可能会有降水,但有可能北京大、天津就比较小,甚至北京各区相差都很大,局地性比较突出。(记者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