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去繁就简,紧盯大众消费 茶产业,转个身就是春天

27.03.2015  11:47

  3月24日,金坛市薛埠镇绿缘茶业合作社炒出今年第一锅新茶。“清明以前采摘的是一芽一叶的鲜叶,制作的是‘金坛雀舌’,每斤售价700元。”合作社负责人杨玉芳告诉记者,这个价格比早些年要便宜不少。四五年前,3月下旬上市的金坛雀舌每斤能卖到1500元甚至更高,那几年明前茶的主要客户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前年起,公款消费明显减少,去年几乎没有了,连企业买得也少了,价格就下来了。

  “价格降了,还有赚的吗?”记者问。

  “赚得很少了。”杨玉芳给记者算了笔账,4斤半鲜叶才能炒一斤茶叶,一个采茶工一天的工资就要100多元,还不包括吃住,而清明前的茶芽很小,一个采茶工每天只能采摘1斤多鲜叶,700元一斤的茶叶,采茶和炒茶的成本就达580元左右。

  对茶叶价格走低,溧阳市社渚镇山北茶场场主葛玉明也深有同感。他种了400亩绿茶、350亩白茶,打算3月26日开始采摘新芽,定下的今年茶叶价格是明前绿茶每斤500元,白茶每斤800—1000元。“这个价格比前几年便宜很多了。”老葛记得,几年前他的白茶卖到每斤1800元,这价格还不算高的,因为他的茶叶没有商标;周边那些有商标、知名度比较高的白茶卖到每斤五六千元呢。那几年,白茶简直就是暴利行业。不过,今年那些大牌子的白茶最高价格每斤也不会超过3000元,过了清明最多只能卖到2000元了。

  去年老葛就意识到,公款消费刹车后,买茶叶的主要是个人,茶叶的价格水分必须挤干,他退掉了豪华包装盒,改用朴素简装。“其实我们做茶叶的也怕豪华包装。”他说,过去,一斤白茶的豪华包装盒和瓷瓶,加起来就要100多元,卖茶叶谈好价格后,买主要求配豪华包装,最多只出50元的包装费,老葛实际上是用卖茶叶的钱在补贴包装钱。“去年我卖的白茶,包装最高档的也就40多元,一般的只有20多元,绿茶的包装更实惠,只有10来元。”他说,种茶、采茶成本每年在提高,茶叶价格却下降了,他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我在想今后应该调整下思路,多生产点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茶叶,少一点高档茶。

  对于老葛的转型想法,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唐锁海深表赞同。他说,早几年的天价茶叶多数是用来公关的礼品茶。八项规定出台后,这类天价茶叶失去了市场,茶叶产业也就面临转型的问题。怎么转呢?“要抓住最大的消费群体,必须以生产大众茶为主。”他说,清明以前可以适当采摘一些,但更多的鲜叶应该在清明以后采摘,那时候茶树上普遍是一芽二叶,采摘省时省力,产量也比清明前的单芽或一芽一叶高得多,如果炒制技术高,这种鲜叶制成的茶叶每斤也能卖到三四百元,茶农收入不会减少,反而能提高。

  “此外,茶叶产业应该调整茶类,推广新技术。”唐锁海说,江苏历来以产绿茶为主,不过,前几年受进口英国红茶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开始饮用红茶,苏州碧螺春、无锡太湖翠芽和宜兴的一些茶场原本以绿茶驰名,近年来也开始生产红茶,不仅销路不错,而且因为红茶对鲜叶标准低一点,成本也降了很多。省内一些有眼光的茶农还开始涉足青茶(乌龙茶)和黑茶,因为制作这些茶叶的原料可以机械化采摘,采摘成本远低于传统绿茶。唐锁海说,日本的茶叶90%是机器采收的,制成的抹茶汤色碧绿,口感也不错,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本报记者朱新法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