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推进会在常州召开 刘国中讲话 史和平致辞(附图)
本网讯 2014年11月26日,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江苏常州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各地工会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命名一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研究部署深入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主任史和平致辞。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谢润盛,江苏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邢春宁,常州市委常委、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全总经济技术部部长粟斌,全总经济技术部副部长闵迎秋出席会议。全总经济技术部部长粟斌主持会议。
史和平副省长在致辞中说,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工会工作,注重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省委定期召开工会工作会议,听取工会工作汇报,研究工会工作重大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实施“一办法七条例”,为保障工会工作顺利开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创造较为完善的法制环境;省政府和省总工会每年召开联席会议,围绕落实劳模待遇、组织劳动竞赛等专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解决职工关心的实际问题,全省工会工作环境不断改善。
史和平指出,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劳模工作,积极培养选树劳模,注重发挥劳模的骨干带头作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我省工会挖掘基层新鲜经验并总结提升后形成的成功做法,也是我省工会发挥劳模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创新创造的重要抓手。借助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全省一大批职工凝聚在劳模周围,近距离学习劳模的崇高思想、优秀品质和创新本领,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极大地得到激发,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广大职工形成学赶劳模、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
史和平表示,当前江苏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月18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江苏发展的核心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史和平要求全省广大企业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全总会议精神,充分学习借鉴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打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动我省工会劳模工作和职工创新创造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刘国中在讲话中说,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推进会,总结经验、交流做法、研究工作,这对进一步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弘扬劳模精神,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新时期职工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工人阶级无穷智慧、创造活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在各级工会的努力下,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不断拓展、扎实推进。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共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58000多个,为推动各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引领广大职工参与企业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二是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了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三是打造职工成长的绿色通道,提升了职工队伍素质。
劳模创新工作室拓展了弘扬劳模精神的新途径,为广大劳模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展示劳模的时代风采,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劳模的感召力,让职工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2013年,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培训各类职工近57.5万人,帮助13.6人提升了技术等级。实践证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弘扬劳模精神,促进职工提升技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工会工作的响亮品牌。各级工会要继续抓好、做实,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刘国中指出: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把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宪法明确的规定,以及全总党组、书记处的各项要求切实贯彻落实到这项工作的每一个实际环节中。
一是要积极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工会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新载体。我们要把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必须要形成创建合力。劳模创新工作室深深根植于企业沃土,创建和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各级工会要努力推动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积极与企业达成共识,取得企业的支持,调动企业创建的积极性。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合力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要积极协调、联系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各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参与创建工作,促成企业创新实践优势和院校教育、科研、技术优势的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合力,推动创建工作。
二是要抓好国企的创建,选树好典型。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新时期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新的形式。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传统,从来没有间断过。新形式表现新优势。各地工会要把这一块认认真真地抓好,多投入一些经历,多付出一份责任,给更多的企业树立典型。国有企业要带好头,负起这份责任,带动全社会使这项活动开展好。
三是要抓好非公企业的创建,不断扩大覆盖面。当前,非公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国有经济,为我国提供了65%的发明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提供的就业岗位在90%以上。各级工会组织在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普遍开展创建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创新工作的发展。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是工会组织的发明,是我们发现了这个对经济社会发展非常有意义的劳模和职工群众的创造,提供这样的平台。在非公企业,我们想方设法做工作,要宣传引导,让非公企业认识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提供这个平台,就是要开展交流,吸收、借鉴成功经验。
四是要鼓励支持其他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好创建工作。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同样有意义。工会就是要发现和总结不同的典型,及时地加以推广。
刘国中指出:要着力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水平决定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生命力。各级工会要从实际出发,着力提高其质量、增加其效益、发挥其作用、扩大其影响,不断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的水平。
一是要增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攻关能力。创新攻关能力是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这是基础。最终要看能出来什么创新成果,能解决生产一线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根本。要进一步提高创新攻关能力,推动提升创建质量。劳模创新工作室要聚焦企业创新发展、承担创新课题,要有创新攻关项目,有创新攻关成果,最大限度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潜能,使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在扎实过硬的创新攻关能力基础上,带动更多的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创新创造活动,形成“1+1群”这样的效应。
二是要增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能力。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由较高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各类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和培育功能,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培养急需人才,尤其要注重培养青年工人,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为人才聚集与人才孵化的有效平台。还要注重运用新媒体,发挥网络载体的重要作用,通过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虚拟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育一批以劳模创新人才为主的版主、博主、微信公共平台,形成线上创新信息和线下创新实践的相互融合,扩散交流新知识、新技术,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三是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综合效应。劳模创新工作室既要引导职工参与创新活动,提高技能水平,更要通过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为创建活动提供精神动力,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综合效应,增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凝聚力,把越来越多的职工凝聚到劳模的周围,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当成学习先进的课堂、切磋技艺的赛场、创新创造的平台,吸引广大职工参与到工会开展的活动中来,增强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四是要提高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集成创新能力。劳模创新工作室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产业,要为身份相近、职业相近、岗位相连、业务相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沟通平台,以便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更好地提升集成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基层技协的组织优势,探索建立跨区域、跨企业、跨行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园等方式,更好地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益,形成相互协作、资源共享的创新阵地,提高集成创新能力。
刘国中强调:要努力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活动提供坚强的保障。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发挥劳模作用的有效载体,激发了广大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各级工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坚持示范引领,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提供坚强的保障,整体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会要站在促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这样一个高度,及时加强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把创建活动作为“十二·五”期间劳动竞赛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总结。在制定劳动竞赛“十三·五”规划时,要对创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共同确定创建目标,制定推进意见,考核命名表彰,及时研究和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联合推进创建工作健康进行,努力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领衔、职工参与”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格局。
二是注重机制保障。各级工会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要对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要坚持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完善激励制度。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加大工会资金的投入。要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借助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东风,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要求,通过签订技术合同和建立创新成果交易平台,对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进行市场化运作,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扩大社会影响。各级工会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以及工会自己的宣传阵地,及时地宣传报道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优秀团队、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劳模创新的人才和创新成果,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主动走在实践科学发展的前列,不断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弘扬先进性,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劳动创造世界,创新引领未来。各级工会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国工会十六大的部署,锐意改革创新,着力真抓实干,以创先争优、勇创一流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团结动员更多的职工群众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江苏各级工会广泛深入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引领广大职工学赶劳模、创新创造,为推动江苏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扎实推进,打造工会工作新品牌。以点带面、全面启动,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持续推动,树立典型、示范带动,2004年以来,江苏省总工会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逐步打造成为江苏工会工作的新品牌。徐州矿务局为解决安全生产难题,以全国劳模殷春银的名字命名了我省第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全矿选拔青年员工与劳模结对帮带,开展技术攻关,较短时间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徐州市总及时总结推广徐矿经验,在全市创建了30多个各具特色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省总两次在徐州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要求全省各级工会广泛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常州市放大劳模创新工作室效应,多年坚持开展劳模“三走进、三服务”活动。
二是创新载体,拓展创建工作新途径。我省各级工会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劳模创新工作室发展之道。突破专业界限,探索劳模创新工作室集约化发展新模式;突破行业界限,探索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化发展新途径;突破时空界限,探索劳模创新工作室网络化发展新平台。张家港市供电公司将9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合起来,建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园”。常州全国劳模曹德法与无锡全国劳模涂海龙跨行业结对,协同创新。南京市秦淮区26家劳模创新工作室组成联盟,跨行业、跨部门学习交流,共同发展。省总工会利用云计算技术创建“江苏劳模创新网”,目前已有1000多名省以上劳模实名注册,跨地域、全天候移动互联、协同攻关。全国劳模许杏桃创新工作室成果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使用,每年节电10多亿千瓦时。
三是提质增效,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江苏省总工会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全总的部署,根据江苏实际,进一步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质量。纵横拓展,用足用好劳模资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统筹规划,融入江苏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集聚、创新、培育功能, 以劳模精神引领广大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进一步统筹规划,努力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载体纳入其中,为江苏经济实现创新驱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截至目前,江苏省共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2100多家,累计取得专利4300多项,完成技术创新及攻关项目35500多项,产生经济效益160多亿元。在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我省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5名职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培训职工54.5万人次,其中16.4万名职工提高了技术等级。
会上, 97个工作室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会议并向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代表颁发证书和奖牌。
会上,江苏省总工会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邢春宁,以及河北省总工会、上海市总工会、常州市总工会、宁波市总工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工会、国家电网公司工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工会、山西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工会、四川绵阳普思电子有限公司工会、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邓建军(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等11家单位,作了发言或播放专题资料片(常州市总《创新的力量》),30家单位作了书面交流,分别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各地各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成长、发展和成果。
江苏省总工会副主席曹海,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贾宝中,以及各省(区、市)总工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会分管主席,各省(区、市)经济技术部部长、职工技协办主任,各全国产业工会相关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会议。
会后,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观了常州供电公司张国富劳模创新工作室、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常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乔森劳模创新工作室。 (吴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