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南通警方打造平安人文监所
南通市公安局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管理监管场所,对相关人员进行人像比对,及时甄别网上在逃人员。目前,南通、如皋、海门看守所已试点运行。
南通市公安局以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为抓手,切实提升监管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为打造平安型、实战型、法治型、科技型、人文型监管提供了坚实保障。2015年,南通7家监管场所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监所”,如皋市看守所被公安部评定为全国公安监管部门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单位和全国看守所“五化建设”成绩突出单位。
借力智能创新拧紧“安全阀”
南通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按照“精细管理、闭合设防”的理念,推进监所AB门通道改造,打造出监区智能设防平台,创新研发的巡视管控系统,搭载监控点名、巡视签到等功能,系统通过语音对在押人员进行自动点名,在押人员通过腕带确认反馈,民警也可在巡视过程中通过该系统进行签到,记录监区秩序情况,有效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南通市公安局如皋市看守所,高清数字监控系统已延伸到了管教室、医务室、心理咨询室、远程视频会见室、监管病房、特殊监区等部位,实现了全覆盖,在押人员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虚拟警戒线,若遇有在押人员攀爬、打架斗殴、高分贝声响等危险行为时,会自动触发报警。
“警务大数据”支撑监管民警破案
2015年4月份,涉嫌诈骗的钱某和刘某被如皋市公安局依法羁押在如皋市看守所。归案后二人仅交代一起诈骗犯罪事实。该看守所侦审民警通过侦查发现二人在如皋等地多处落脚,且活动地点均有类似“拾物平分”诈骗案件发生。通过采取被害人辨认等多种措施,协同办案单位破获诈骗案件5起,涉案价值20000余元。
2015年以来,南通全市公安监管部门利用信息化破获案件118起,抓获网上在逃人员5人。这一切都得益于监管警务大数据工程。他们紧紧扣住数据采集、数据共享、数据应用和数据管理等环节,健全完善一整套工作机制和保障性措施,积极发挥信息数据对监管工作的服务支撑作用,提升监管工作实效。
信息化手段架起人文关怀“桥梁”
2015年11月11日下午,已羁押在海安县看守所一年六个月的辽宁籍在押人员陈某终于通过视频远程会见系统看到了久别的妻儿,激动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这之前,管教民警发现陈某接到二审裁定书后变得沉默寡言、焦虑不安,经多次谈话了解到原来陈某十分思念远方的亲人,但妻儿远在千里之外,路途遥远加上孩子幼小,不能来看守所会见,从而导致情绪异常。
当天,管教民警帮助他申请与妻子亲情通话,约定时间进行网络视频会见。短暂的视频会见了却了陈某的心愿,陈某表示在剩余的六年多刑期里一定要踏实改造,力争早日与家人团聚。
南通市公安局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在押人员权益保障工作。依托“南通警民e家”网站,开辟在押人提审、会见等在线预约服务,律师及在押人员家属可以网上24小时预约。(南通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