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建模”,微米乾坤里的“中国创造”

23.11.2015  02:54

  原标题:动物“建模”,微米乾坤里的“中国创造

  本报记者张佳星

  那是个带“发卡”的姑娘,“酶少爷”回忆:“她的发卡摄人心魄,我忍不住追过去,拥她入怀。

  彼时,发卡姑娘正被“双螺旋”纠缠。“别怕!”“酶少爷”利落挥剑,DNA双螺旋就此解体、断裂,咔咔声不断。

  这个桥段,是用来形象地比喻上古时代细菌基因组的免疫记忆。“瓦解噬菌体、病毒的入侵”,百科资料显示,这些有规律的序列是间隔的短回文重复结构(英文首字母缩写为CRISPR)。因此,它转录出的“向导RNA”像个“发卡”,引来武艺高强的Cas9蛋白,也就是“酶少爷”,精确切断DNA链。

  这一原理如今衍生出科学家“编辑”基因的一把利器。运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云南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季维智和合作团队,“编辑”食蟹猴胚胎细胞基因,获得首批携带定向突变的基因工程猴,并发表于《细胞》杂志。

  建立获得模式动物的方法、创制疾病动物模型,能够为科学研究、临床应用提供线索和评估,并已成为我国生物医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领域。我国在模式动物的研究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突破?科技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几位取得里程碑式研究进展的学者,他们从微米级的胚胎干细胞入手,在单细胞期、单倍体等不同类别“小乾坤”中,尝试经年,进行创制。他们认为,积累是获得突破式进展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

   一个支点,撬起平台新里程

  “2012年,我们尝试用一种名为ZFN的基因编辑技术,希望得到定向突变的基因工程猴,但并不顺利。”季维智回忆,直到2013年CRISPR技术的新进展在《科学》杂志上刊出。

  由于已有所准备,季维智与南京大学黄行许、南京医科大学沙家豪合作,由对方构建质粒,共同进行灵长类动物的基因靶向敲除研究。

  研究人员在180多个单细胞期猴胚胎中同时靶向敲除了3个基因,并获得8个胚胎拥有2个靶基因同时突变的迹象。这些胚胎随后被转移到代孕母猴体内,其中一个生出了一对孪生猴,他们的基因经过“精准编辑”。这一成果被认为有里程碑意义。

  此外,他们还与同济大学合作,用被称为TALEN的基因编辑技术成功获得了敲除自闭症相关基因的模式猴。

  季维智介绍,他们拥有几十年持续构建的灵长类体外繁殖的系统。“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养猴子,掌握了获得高质量卵细胞、确定受精时间、改进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干细胞培育等多个技术体系”,这些“”操作都要求精准。对一个技术平台的传承、维护、修补、优化再升级,由几辈科研人手口相传下来。

   换个角度,“编辑”更精准

  基因编辑技术两年来已被不断完善和扩展,这把“剪辑器”的精准度也在不断提升。但由于哺乳动物的遗传密码总是成对出现,其中的“显隐性”会给研究带来困惑。

  “这是工具的精准度弥补不了的”,换个角度入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打算从细胞本身减少“干扰”。“如果只保留一套染色体,基因操作就相对容易。”他选择了自己擅长的发育生物学领域,与其合作团队探出一条新路。2008年底他们开始“制造”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让细胞只保留一套染色体。

  “制造”包括用一些离子、小分子或者电刺激激活干细胞、胚胎培养等步骤,在对发育时序的谙熟中,团队苦试多年。2012年9月30日,《自然》发表了他们的成果——利用基因修饰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获得健康成活转基因哺乳动物。

  “我们进一步发现,人工方法得到的这类雌、雄细胞,可以分别替代卵子和精子育出小鼠和大鼠。”周琪说,这意味着生命将可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制造出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猜想,最新的研究已经证实,这些人工创造的干细胞可以跳过“受精阶段”发育成健康小鼠。

  干细胞同样还是研究物种进化过程中基因调控的新手段。周琪团队将大鼠和小鼠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进行了融合,“结果不仅创造了全新的哺乳动物干细胞,而且在干细胞研究中X染色体失活等重要领域又有新的斩获,在新的人造细胞中只有大鼠的X染色体基因表达,这些工作为研究基因逃逸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文章即将发表在《细胞》杂志。”周琪透露。

  “让有生殖能力的单倍体细胞实现体外培养和增殖,突破了研究瓶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裴钢评价。

   携手攻关,“领先”以“共享”为基石

  “基因修饰猴子的工作,从发表论文数就可以看出,中国占据着优势地位。”周琪认为,中国科学家群体间的协作,是这一工作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得以领先国际的关键。

  “多年来,科技部门组织起北京、云南、广东等地的研究力量,专门设立了灵长类的目标导向项目,在数据沟通、研究交流、技术分享上达成一致,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周琪回忆。

  资料显示,在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方面,我国建设了包括小鼠、大鼠、猪、猴等不同模式动物的平台,在重要基因修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上取得了多项领先性成果。除上面提到的“获得世界首例基因突变猴模型”“首次获得纯合基因修饰猴”“首次利用单倍体干细胞技术制备小鼠和大鼠转基因模型”外,还制备出多基因敲除大鼠、首次获得基因突变的猪血液病模型等。

  此外,我国科学家已阐明了非编码RNA、转录因子、调控网络、DNA和RNA甲基化调控的途径和机制,并正着力于获得细胞分化、去分化、转分化以及细胞命运决定机制等的理论突破,建立细胞命运调控方面的知识体系,开发功能性细胞获得、组织器官构建、移植免疫调节等关键技术。

  原标题:动物“建模”,微米乾坤里的“中国创造

  稿源:人民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