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公车运行费用管控的几种措施
公务用车是指用财政、单位经费购置或接受捐赠所得,用于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车辆。公务用车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车辆购置费、车辆维护费、车辆保险费、燃油费、路桥过路停车费、聘用司机工资和出车补助费、租车费、其他费用等。目前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接近尾声,大部分单位已实施完成,公务交通补贴也已发放到位。当下只有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还没有进入深水区,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依然是单位“三公”消费之一,继续成为公众热衷的话题、关注的热点,少数单位的公车成为主管部门使用的应急车辆,在管理中漏洞较多,公车运行费用居高不下。成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广大民众关注的“反腐倡廉”的窗口,也成为单位费用管理的一大难事。如何有效控制公车运行成本,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管理和控制措施。
一、从制度入手,明确用车范围
建立健全车辆使用管理制度,硬性明确用车范围,车辆使用围绕服务于工作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重在提高单位办事效益,不应在于屈从职位和职务的高低,切实杜绝公车私用、假公济私。
二、从管理入手,规范驾驶人员的个人行为
出车必须填写派车单,记载出车时间、事由、主用车人、起止点、行车里程(启程数、止程数)、过路费(金额、票据张数)、异地停车费、异地洗车费,加油数量金额、大额的过路过桥费须随车人证实。根据工作量的大小,驾驶员每月或每周逐日汇总填报一次报销单,交派车人员复核及相关人员审批;车辆维修必须经领导同意到定点修理部门维修,维修结账由部门领导和财务根据维修保养情况和质量定期审核结账,驾驶员只把关维修质量而不经手结账,以防止驾驶员乘机虚报冒领、侵占公共资源。
三、从教育入手,规范驾驶人员人为浪费行为
一些驾驶员对车辆性能缺乏常识,有的长时间怠速预热,不仅消耗燃油料,因燃料不充分致使积碳增多,影响发动机寿命;有的以等人为由,在热天或冬天故意呆在车内长时间开起空调享受,造成资源浪费。有的驾驶员喜欢开赌气车、英雄车,容易发生意外交通事故,会给单位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必须加强驾驶员的思想品德教育,杜绝人为的浪费,教育驾驶人员安全驾驶,杜绝交通事故承担的额外费用。
四、从激励入手,鼓励驾驶人员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可采取核定百公里耗油量,实行超支自负、节约适当奖励的办法,激励驾驶人员自觉养成节约燃料、杜绝浪费行为发生。
五、从监督入手,防止违规违纪报销车辆费用
个别驾驶人员和个体装潢店相互勾结,无中生有或是虚开,多开汽车用品发票回单位报销,通过里程数开具虚假燃油发票,骗取资金;或者人为索取私人车辆、出租车辆的过路费、洗车费、燃油费发票,故意将时间等要素粘贴隐蔽起来而无法识别,往往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填报一次报销单据,费用金额累积到上千元甚至更多才报销,致使有关审核人员及领导难以审核、无法审批,以及趁审核人员把关不严、审批人员审批不严,从中虚报资金。因此,注重日常的监督,经常检查车辆油表、里程表是否计量精准,是否人为安装了不必要的设备,及时或定期审批驾驶员车辆报销票据。
六、从审计入手,分析揭示单位管理失控的问题
审计部门在实施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通过抽取一定时段的小车运行成本情况,分析月平均里程数是否与单位的工作量匹配,检查是否使用加油卡,有无驾驶人员签过字的加油记录,分析加油的频率、金额是否和行驶里程相符合。分析不同季节的百公里里程耗油量是否与本地同性质单位同类型车辆油耗以及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综合油耗呈现较大出入,是否有将不属于车辆消耗的其他开支人为混为车辆费用报销,审查车辆购置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执行政府采购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合同和票据是否真实,票据内容与车型是否一致,购车资金的去向与收款单位是否一致。审查过桥过路费用和停车费用是否与公务出车路线相符合,有无公车私用,违规报销费用等问题。审查长期租车有无签订合同,临时租车费用的报销也必须附带记载有日期、路线以及金额的租车记录,否则视为“不规范票据入账”。如发现租车较频繁,租车费用总额较大,应进一步进行核实调查,看是否存在虚报虚列揭示深层次的管理问题。
七、从趋势入手,彻底改变公务用车存在的一切弊端
从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现在公车也是到改革的潮头浪尖上了。现在国内好多地方较早之前都在进行公车改革的试水,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也存在制度不完善,改革不彻底等问题,车照坐,钱照拿的现象还是存在。还有国家机关大部分单位公车改革工作已完成,但之前单位加油卡还剩余不少的充值费用,时间一长难免会公卡私用,如何处理这部分的余额和审计也是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只要坚定决心,精心组织,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公车改革的成功不会是一句空话。一定范围内改革公车,甚至是取消公车,对于大幅度地降低“三公”经费中的公车费用将会是决定性的,也是历史性的。(连云港市粮食局财务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