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要求加强中央部门预算评审 明确“先评审后入库”原则
政府“钱袋子”的管理越来越制度化,中央部门未来预算支出要先经过评审才可以再花出去。
周一(7月2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央部门预算评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中央部门和财政部按照部门预算管理权限,分别组织开展预算评审工作。
其中,财政部负责制定预算评审的管理制度,对各部门评审工作进行指导,对纳入财政部项目库的项目组织评审,运用评审结果。
财经评论员李文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是健全预算制度的重要举措,以往我们更加注重审计,而审计结果只能反映预算执行中是否出了问题,评审则是率先评估预算支出是否有必要,对于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就又加了一道阀门。
某地财政厅官员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算评审是在项目资金支出前进行,从实践来看,有效进行前期把关,可以挤出项目预算编制中不实部分,压缩不必要、超标准的费用支出,能够充分发挥投资评审服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职能作用。
财政部发文规范中央部门预算评审
财政部《通知》称,预算评审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优化预算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据悉,部门预算改革以来,中央部门预算评审工作有序推进,评审范围不断扩大,评审形式不断丰富,参与评审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预算评审工作步入常态化轨道,预算评审对预算编制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
但也存在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预算评审机制尚未建立,评审覆盖面较窄,评审程序不够规范,评审质量有待提高,评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制约了预算评审作用的有效发挥。
根据《通知》,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评审职责问题,未来中央部门和财政部按照部门预算管理权限,分别组织开展预算评审工作。
财政部负责制定预算评审的管理制度,对各部门评审工作进行指导,对纳入财政部项目库的项目组织评审,运用评审结果。
中央部门预算评审工作应由部门内部负责预算管理的内设机构组织,主要职责是制定评审制度,选择中介机构和专家,监督评审过程,运用评审结果,安排评审经费等。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称,预算执行中拟申请追加预算的项目,以及项目内容、绩效目标或支出总规模等发生调整的项目,原则上也要履行部门评审程序。部门申报的项目中拟纳入预算安排的重大项目、财政专项安排的基本建设项目、专业性强或技术复杂的项目优先纳入财政部评审范围。预算执行中拟追加预算的项目,财政部也要有选择地进行评审。
李文海解读说,财政投资往往关系到国计民生,金额涉及都比较大,项目也十分重要,财政部需要予以把关,这有利于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明确“先评审后入库”原则
根据通知,各部门要按照“先评审后入库”的原则,对部门本级及所属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预算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作为预算备选项目进入部门项目库。预算执行中拟申请追加预算的项目,原则上也要经过评审,纳入部门项目库后才能申报。
同时,财政部项目库中的项目遵循“先预算评审后安排预算”的原则,预算编制阶段,在部门已经开展评审的基础上,由财政部根据需要对拟纳入预算安排的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是否安排及具体额度。预算执行阶段,由财政部对部门申请追加预算的项目中拟安排预算的项目进行评审。
此前,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谈到预算评审时曾明确表示,对申报不实、预算审减率较高的部门,要根据审减额度直接扣减部门项目支出预算,并以此作为确定以后年度部门预算规模的参考依据,对于促进中央部门加强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李文海看来,预算评审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一环,这首先就需要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准确性,预算评审就是这样一道阀门。
有过地方工作经验的李文海介绍说,如果部门预算做得粗糙、不细致,执行时候就必然会面临过量结余或者需要追加预算,这不仅浪费效率,而且预算的实际意义和效果大打折扣,会造成大量资金缺口或沉淀资金。
此次《通知》就明确表示,预算评审的生命力在于结果的有效运用。各部门要在提高评审质量的基础上,强化预算评审结果的运用,将评审结果作为项目入库、申报和调整的重要依据。要把预算评审的总体情况作为确定所属单位预算规模的参考因素之一,引导各单位如实申报项目和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