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30.08.2018  22:02
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 新华报业网
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 新华报业网
这两个《办法》的出台,给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pic.xhby.net

  

  高质量发展,会给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如何充分发挥监测考核的“晴雨表”和“指挥棒”作用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日前,我省出台《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和《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通过细致翔实的指标数据,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两个《实施办法》发布后就引发了省内及周边省份媒体的广泛关注,江苏率先发布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历时数月研究完成,引来多方聚焦。省内相关专家表示,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将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细化落实为“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目前研究制定的这套指标体系,就是把高质量发展任务具体化、指标化,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率先探路。

  聚焦“六个高质量”:

  

  监测考核有了明确办法

  省统计局统计监测处处长刘学军向记者介绍了指标体系构成和特点。从两个《实施办法》的内容和作用看,两者之间有机衔接、各有侧重。

  《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以“六个高质量”发展为基本框架,用于监测评价全省及各设区市、县(市、区)和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总体情况,共设置三个基本架构相同、指标有所区别、数量有所不等的指标体系。其中,全省和设区市由六大类40项指标构成,各县、县级市和成建制转成的区由六大类35项指标组成,城区由六大类25项指标组成。

  《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用于考核衡量各设区市年度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考虑到高质量发展的普遍性要求和各地功能定位的个性差异,考核指标由18个共性指标和每个市6个个性指标两部分组成。考核另设了加减分项。

  刘学军介绍说,监测评价指标更全面、更系统地反映各地综合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设区市年度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我们从监测评价指标中,选取了更能反映年度特色以及更能体现‘六个高质量’当中的短板和弱项指标设置为考核指标。比如考核指标中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达标率’,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也是这年来我省重点推进的工作,设置这个考核指标,就是为了加快补齐短板,切实改善城市水环境。

  据悉,监测评价数据最终将形成全省及各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监测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结果,将作为对县(市、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结果,将作为对各设区市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将通过准确有效的评价考核和对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真正为“鼓励激励”“能上能下”提供依据。

  

  聚焦发展新要求:

  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新发展理念

  指标体系传递出怎样的发展导向?刘学军说,此次出台的监测考核指标体系着重体现高质量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新动力,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新任务选取20余项指标,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作为。值得关注的是,很多指标在我省监测考核指标体系中是首次出现。

  以《全省和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为例,该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等六大类40项指标构成。

  经济发展高质量共设置12项指标,其中不少指标都是首次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下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省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指标就是首次出现,这一指标着眼于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老百姓对农产品高质量的期待。”此外,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我省还首次设立了“‘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水平”等指标。江苏开发区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了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我省在改革开放高质量的相关指标中,设置了“园区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指标。此外,在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围绕发展新任务,设置了很多新指标。

  《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中共设置了18项共性指标,其中“营商环境指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达标率”、“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等多项指标在我省监测考核指标体系中是首次出现。刘学军说,这些指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时效性要求,注重当前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以“营商环境指数”为例,近年来,我省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短板”存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课题需要进一步破解,设置这一指标是为了积极助推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一流、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聚焦群众获得感:

  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

  本次指标体系的一大亮点在于,突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百姓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在各指标体系中,反映公用设施、生活环境、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类指标均占总指标数的一半以上,促使各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注的事情。

  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刘学军说,“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全省区域供水行政村覆盖率到2022年提高到95%,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因此我省在监测评价指标中设置了‘农村供水入户率’指标,这个指标反映区域供水通达乡镇范围内区域供水入户状况,将助推地方政府更加关注农村饮水安全。

  良好生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记者注意到,在《设区市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与实施办法》的18项共性指标中,生态环境高质量设置了5项指标,占比很高。省环保厅规财处处长陆继根告诉记者,“目前,生态环境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短板,指标体系的设置倒逼各地必须要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教育是民生头等大事。为了给娃择校,很多家庭使出浑身解数。“择校热”的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少、分布不均衡,为了着重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省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置了“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等指标。

  医疗健康水平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中,我省在卫生服务方面设置了一系列指标,包括“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等。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顾春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受困于待遇低、职业上升空间窄等瓶颈,全科医生供不应求,在全国各地均是普遍现象,指标的设置有助于推动各地加快培养全科医生。

  刘学军说,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将实行动态修订机制,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完善,确保监测考核更加符合中央精神、更好体现江苏实际,顺应群众期待,激发干部担当,有效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供图:视觉江苏网

  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标签:

编辑: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