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被书包压得喘不过气的民族没前途

24.07.2015  13:26
2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为全国学联全体代表作《教育综合改革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专题报告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 卢冠琼 吴楚 张炎良)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学校的学生从清晨六点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每天学习十六七个钟头的作息时间表里,没运动、没娱乐,只有无穷无尽的书本讲义与接连不断的试卷试题。”7月23日,全国学联二十六大召开之际,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与学联代表们畅谈教育综合改革。杜玉波感慨,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一个被书包压得喘不过气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杜玉波向全国学联代表们介绍教育部为提高教育质量所做的多方面努力,他强调,“没有质量的持续提高,规模和数量扩大的社会效益就会大打折扣。要使中国教育由大变强,必须紧紧扭住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不放松。

  提高教育质量,第一件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杜玉波表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总书记曾经指出,应试教育体制培养了一些考试天才,发明和创新人才不足,有潜力的青年人才流失严重。”杜玉波认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杜玉波重点提及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他表示,“这不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要命的是抑制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杜玉波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升学竞争压力以及升学率考核学校、评价教师的因素,也有教育教学与以及考试考核方式不科学等多方面因素。“一个被书包压得喘不过气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杜玉波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决心,但这件事情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杜玉波提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方面要坚决执行减负相关规定,不得随意增加各种课程,禁止教师有偿补课;另一方面,要科学设计课程和教材难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社会习俗、分配制度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存在着鄙薄、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接受职业教育被认为是没出息的表现。”杜玉波指出,提高教育质量,第二件事是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主要思路是,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并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贡献量,此外,要拓宽继续学习的通道,并降低学习成本。

  杜玉波还指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存在发展模式单一和同质化倾向,严重制约了高等学校对多样化人才培养和自身优势的发挥。提高教育质量,杜玉波强调要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鼓励和引导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

  “有些高校热衷追求所谓的‘综合性’、‘全科式’发展。在新设置学科时,总在想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有条件的要上、没条件的也要跟风,而不是静下心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及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杜玉波表示,长此以往,会造成高校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积重难返。

  “一些行业背景非常鲜明的学校在升格或更名后,原有的应用型、技能性的传统优势很快放弃了,让人十分痛惜。”杜玉波强调,学科专业不在多、不在全,而在特与强。他说,“我们现在正在探索建立专业设置的预警机制,下决心公布一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名单,及时把就业状况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引导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避免盲目布点、重复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