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贡献前沿洞见 把准经济脉象寻找动能之源
新华报业网讯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1月10日下午先后登台,为中国经济增长把脉,共同探寻新动能之源。
汇率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要切口
“现在中国宏观政策面临的问题是财政政策偏软,货币政策偏平。”鲁政委从汇率机制角度提出,汇率体系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一切问题的重要切口。
鲁政委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都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无法自由变动有密切关系。单纯从加息必要性角度来讲,西方经济体效果都不理想,现在都面临比较大的通缩压力。“一方面经济在衰退,另一方面物价太高,这意味着汇率贬值是无效的。现在复苏比较好的几个经济体,汇率也在乱草丛中。现在全球复苏的格局是什么?发达经济体美国领先复苏。”
“中国的宏观经济当然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搞不清楚什么是重点,效果就不明显。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效果就非常明显。我们不否认其它因素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但是恐怕在现阶段汇率是最重要的。”鲁政委说,“一国的汇率就像一国经济的股票,经济的表现就像财务报表,一直表现很好的企业,股价就会一直上涨。”
中国经济到底有什么问题?鲁政委表示,元旦过后第一个工作日,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的讲话,说现在问题主要是“四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其实,每一个问题都可以用汇率加以联系。“供给侧改革,我们要完成去产能去库存等五大重点任务,确保2016年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减少,企业成本上涨和工业价格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
鲁政委最近对国内企业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及企业最困难的问题,企业回答,首位是“市场需求不足”。“过去小国寡民的时候,内需是适用的,气球是不漏气的,但是全球化时代,商品都在自由流动,这时候能否赢得市场的首要因素是产品有没有竞争力。”鲁政委说。
效率提升是未来经济增长最大动能
卢中原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整体正处于企稳回升阶段。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于供给面当中的效率提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他解释说,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各种制度、技术的进步和结构的优化,去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从半年角度来说,中国经济确实已经从谷底走出来了,这是有数据支撑的,去年11月制造业的指数是49.6%,12月是49.7%。可以说今年年终,中国经济整体要企稳回暖。”
中国经济增速放慢,首先是国家宏观政策不再强刺激了,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规律性。“但是,一些供给链要素的变化,就是现在讲的供给侧改革,会带来增长动能。”卢中原说,“中国需求基本面没有变化,中国未来需求仍然是旺盛的,因此中国经济就是放慢,也慢不到哪里去。”
“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速不要寄予太高希望,要看质量和效率是否更高,雾霾是否减少,排放是否得到了控制,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否得到了改善,大家更多的要看到这些!增长速度放慢本身不说明什么。如果这些方面都有好转,说明我们质量在提高,即使放慢,也是好事。”卢中原说,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增长质量,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来。老百姓得实惠比以前多了还是少了?就业增加了还是少了?我们说中国经济增长现在是发生了很大变化,增长速度连续4年低于8%,但是就业每年都有所增长,这不是新的动能吗?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动力是来源于供给面当中的效率提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个测算叫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阈值估算,结构优化在里面,体制变革也在里面。”卢中原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决劳动力增长、资本增长,通过各种制度、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普通老百姓语言,就是放水养鱼,加上结构优化。”
卢中原说,中国需求侧增长新动力成长势头不错,研究中国两大内需一定不能说内需就是消费,需求侧动力一个重要来源——服务业应继续发挥主动力。“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服务业超过了制造业,超过了第二产业。还有现有的全国贫困县都要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都要攻克,这会释放多大的潜力?”
供给侧改革效果是什么?卢中原举例说,现在企业面临第一位难题是综合成本上升,所以国家在简政放权,下一步会由政府端菜变成群众点菜,继续简政放权。未来改革会给企业活力注入许多新的因素。通过减轻企业负担,降成本,让企业在创新中能够创造出新的需求,企业通过创新引领供给,使整个社会产品、服务、投资项目适应老百姓不断变化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