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办刺绣+缂丝精品展 苏绣"清明上河图"亮相

08.12.2015  09:12

 

苏绣版《清明上河图

苏绣《父亲》《母亲》 。 顾炜 摄

  12月4日,“手工的艺术·艺术的手工——刺绣+缂丝艺术精品展”在南京工艺美术大楼展厅开展,近百件由非遗传承人亲手设计制作的作品集中亮相。

  展览展期为12月3日至17日,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去免费参观。

   10多位绣娘3年绣成《清明上河图

  2015年国庆期间,故宫博物院展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争相去看。

  这次展览,展厅内就展出了一幅长苏绣版本的《清明上河图》,由于全卷非常长,展柜长度有限,展出的是开头部分。从展出的部分来看,树木、桥、人,都非常精致。正在现场表演双面绣“花开富贵”图的苏绣工艺师李和玲介绍,《清明上河图》一共有10多位绣娘共同参与,她是其中一位。

  苏绣版的《清明上河图》,依据北宋张择端的原画创作。“一共有500多位各色人物,而且每个人物的表情都不相同,这是这件作品难度最大的地方。”李和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为了再现画中场景,她们用了超过300种颜色的丝线,40多种针法,让苏绣版的《清明上河图》在保有原画的造型和色彩风貌外,更充分发挥了苏绣精致的美感,在不同角度下,显现出人物的神韵。“这件作品特别耗时间,我们花了3年时间才绣成。

        想眼睛传神,需几百种颜色的线搭配

  展厅内,迎面看到的是两幅很大的绣品,一幅是《母亲》,一幅是《父亲》。细细看去,母亲的目光中充满了慈爱,而父亲黝黑的脸上,皱纹、胡须都精细到了极点。

  据了解,《父亲》《母亲》是“男绣娘”朱军成的作品。朱军成曾经为世界61个国家领导人绣制过肖像或国礼。为世博会、奥运会、香港回归、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刺绣壁画。这次展出的《父亲》,是他花费11个月绣成的,曾经在2004年获得中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金奖”。而《母亲》这幅作品,则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这件作品曾经于2007年获得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

  说起人物的绣法,李和玲说,苏绣中人物的脸部相对难,而眼睛则是难上加难。“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必须要传神。”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不仅需要高超的刺绣技巧,而且在配线上也非常讲究。“往往需要用几百种颜色的线搭配,才能表现出眼睛的传神效果。”李和玲说,一个绣娘要学四五年才可以绣人物的眼睛,因为眼睛部分不仅要靠配线,还要靠绣娘的悟性和针法技巧。

   世界级非遗缂丝工艺也亮相了

  《花篮台屏》《观音》……这次展览,世界级非遗缂丝工艺品也纷纷亮相。

  缂丝制作技艺和云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用蚕丝为原料,采用“通经断纬”的织造方法。不过,缂丝织成后,图案正反如一,与苏绣双面绣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被称为 “千年不坏艺术织品”。

  缂丝真正在艺术领域登堂入室始于北宋末年,受宫廷院画的影响,缂丝开始以摹缂名人书画为能事,“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甚或达到“胜于原作”的境界。现存传世缂丝珍品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收藏机构。(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