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外包行业第一个服务标准在苏州发布

02.12.2014  13:51

  12月1日,中国制造外包行业第一个服务标准《制造外包服务标准 1.0版》在苏州正式发布,此举旨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合规、有价值的服务,最终引导制造外包产业向真正的外包方向发展,并促进制造外包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国家规范劳务派遣 苏州制造业用工模式急需调整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了劳务派遣的用工比例不超过10%的红线,并要求在两年内逐步降至规定比例。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于2014年7月14日向辖区内用工单位发出了《关于开展用工单位调整劳务派遣用工方案备案的通告》,要求所有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数量超过其用工总量10%的用工单位向相应人社部门提交调整备案方案与相关资料。至此,用工单位调整用工模式以实际行动拉开序幕。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苏州是中国制造业的“高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86亿元)稳居20个城市第2位,排名仅次于上海(15769亿元)。另据数据显示,除了国企和事业单位外,制造业使用劳务派遣比例的情况也较为普遍且比例较高。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长、珠三角大型外资、民营制造业企业,苏州的情况也相似。制造业普遍使用劳务派遣工比例都超过40%,某些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的比例甚至超过80%。对于这些制造业用工大户来说,派遣比例调整的任务较重。

  面对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带来的用工环境变化和制造业整体面临的压力,用工单位普遍拥有几种选择,一是将原派遣员工转成直接雇佣;二是将部分业务以外包形式完成;三是继续使用派遣;四是减员。即:转正、转外包、保留和辞退四种应对方法。制造业企业用工模式的调整,是在以上四种应对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需求和特点展开。

  选择外包是制造型企业转变用工模式的重要出路

  记者了解到,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制造外包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有降低成本、规避用工风险、实现灵活用工、专注于核心业务、降低经营风险、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和提升利润这几个方面。

  目前从综合市场各方(政府主管部门、用工单位自身、劳动者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利益的角度来看,转正一部分,外包一部分是大部分用工单位的选择:对于关键核心岗位派遣人员进行转正,对于非核心岗位和非核心流程(事务)进行外包。既要保持企业正常运转,又要考虑到淡旺季和订单波动的用工成本。这样既保证了派遣比例的合规,又能保证企业运行、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和效率不出问题,同时通过外包解决了用工的灵活性和风险性,让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

  此次用工模式的调整是用工单位挖掘人力资源新潜力的机会。人们普遍认同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重重危机。中国需要经历“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基业长青将更多地通过提升产品、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的创新才能得以实现。引入外包商分担非核心流程事务有助于帮助企业打造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首个《制造外包服务标准》遏制“真派遣、假外包”现象

  目前,“真派遣,假外包”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与国家规范劳务派遣市场的精神是相违背的。在企业转变用工模式,选择和导入外包的实际操作中,必须要避免“真派遣、假外包”的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违法、违规风险。企业在对内部进行外包可行性分析和相关岗位、流程梳理的同时,如何选择专业的外包供应商十分重要,需要有一个科学、系统的标准来衡量。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制造外包服务标准》贯彻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参照了国外特别是日本有关制造外包的行为条例指南,结合了中国长三角城市制造外包服务商的一些做法、经验和实际情况。整个标准共七章,三十一条。内容覆盖了包括外包合同关系、现场管理服务体系、劳动者管理服务体系、劳动者指挥命令系统、结算方式和法律责任的承担等方面。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制造外包的主要特征,体现了企业用工模式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与“假外包”有着本质的区别。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庄志先生告诉记者,此次选择和日本制造外包行业的领军上市企业——WORLD INTEC集团合资,在中国设立专业从事制造外包的公司,目的是围绕制造业向客户提供从上游至下游的一站式高附加价值的人才服务,借助双方的优势,为中国的制造型企业提供一流的、专业的制造外包服务,从而帮助中国的制造型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并让员工实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