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需工业设计“点金”

21.04.2016  10:48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正着力推动设计与制造融合

  新华报业网讯 当“苹果”推出一系列将科技与手感、精致、人性化甚至浪漫完美融合的产品时,乔布斯也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工业设计大师。

  如何摆脱国际市场对于“中国制造”等同于廉价、低质、无创意的印象?如何打造集艺术美感、科技性能、人性化体验为一身的好产品?工业设计的“点金”作用必不可少。省经信委副巡视员周毅彪在昨天召开的江苏工业设计重大活动通报会上表示,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江苏今后一段时期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

   工业设计,不局限于外观设计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工业设计几乎等同于外观设计。事实上,世界潮流表明,工业设计早已不局限于外观,而是涉及功能的全案开发,具有跟制造业携手合作并与之相媲美的商业价值。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工业设计这只“点金”圣手。

  徐工集团品牌发展部部长徐筱慧说,徐工集团将工业设计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在欧洲、美国都建有产品设计中心。以集团刚刚推出的新产品“G一代”产品来说,设计中集纳了智能臂架、人机交互、新型液压系统、行驶智能控制系统四大关键技术,引入汽车、航空的设计理念,在智能化、轻量化、人性化、节能四大技术方向上站在全球行业的最前端。“比如,我们新增的一项设计,在数百米的距离内,能够遥控提拉数百吨的物件;还有一项设计,可以在数千公里之外,对工程机械进行远程诊断……

  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局长管明坦言,省内制造企业普遍存在重设备投入、轻管理优化,重有形资产、轻软实力,重科技研发、轻设计创新的倾向,江苏本土工业设计企业整体上规模小实力弱。

  而在欧美国家,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一般占到总产值的5%到15%,高的甚至达到30%。而中国制造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投入几乎不到1%。

   江苏制造”“江苏设计”共发展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江苏,近年来尤其关注设计与制造的融合。“设计如果不关注制造,路会越走越窄;而制造在转型过程中,也需要从设计中获得最大支撑和帮助。”周毅彪说。

  当下,省内一些企业和产品,正通过设计创新改变面貌,赢得市场。

  昆山好孩子集团作为全球儿童用品行业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高的领军企业,在海内外设立了8个设计中心,产品多次获得国际设计大奖。由好孩子欧洲研发中心担纲的婴儿车Epoc曾经同时摘得“红点”“iF”两个国际工业设计领域的“奥斯卡”大奖。据了解,Epoc完全是消费者导向设计法的结晶。基于详实的需求调查,Epoc不仅被赋予高防护肩线、动感姿态、与地面成适当角度的高车身,而且宽大座椅、良好避震令其可以在任何路面舒适推行,车轮翻转折叠及车身足够窄,进出任何电梯门都能给使用者带去良好操作体验。

  “大丰东方1号”,是江苏5家省区共建的工业设计园之一,主推设计与制造的协同创新,正是其设立的宗旨所在。负责人李建全告诉记者,此前他们举办了4届工业设计大赛,收获了300多个设计成果,其中200多个实现了量产。

  空压机是大丰的传统支柱产业,但前几年因设计老化,市场受到影响。设计大赛中的一个获奖设计,被大丰建龙空压机厂采用后,新产品体积减少了三分之一,功率提高了30%,给企业增加产值3000多万。

   多策并举,设计制造“无缝对接

  据介绍,江苏近几年着力推进工业设计与江苏制造的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广东、上海、北京等设计高地相比,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设计与制造之间的对接尚存沟堑。

  为促进两者的无缝对接,省经信委正着力推动多层次的融合。此前,我省在南京紫东创业园建设了中国(江苏)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同时依托南京国创园、武进工业设计园、太仓工业设计园、大丰东方1号和扬州设计瑰谷等5家省区共建工业设计园,形成一批工业设计产业化项目。今年还将重点打造一批省企共建产业平台和省校共建研究中心。

  企业是制造与设计融合的最好载体,如何以企业为主体,构建企业设计创新体系?主要路径包括引导制造企业成立企业设计中心,并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设计机构的商业合作,实行设计外包;鼓励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多形式的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在国外建立设计中心等。

  以供需对接活动为抓手,推动设计与制造融合发展,也是江苏的一大特色。据介绍,今年我省将组织4场工业设计供需对接活动:第三届江苏工业设计周,天目湖杯、汇鸿杯、东方1号杯和徐工杯等系列江苏省工业设计产业大赛,国际设计大师走进江苏制造业活动以及国内设计师走进企业“问诊”活动。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省正在编制“十三五”工业设计发展规划。其中明确,到2020年,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增加值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建成1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努力建成全国领先的工业设计大省。

  本报记者 杭春燕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