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人报:制假手段更隐蔽 监管难度增大 食药品打假重在合力
监管机构一定时间内查一两件有影响的案件可以实现,但要遏止食品药品制假售假增长,甚至使之销声匿迹,除了制订严谨的法律法规外,尚需打假的执行合力,包括法律框架的完善。
制假源头在省外 食品打假大案缘何少
本次发布的食品药品行政违法案件,几乎都发生在苏北苏中地区。对此,省食药监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朱勤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案件虽然是在苏北苏中地区发现,但是生产这些假劣食品药品的源头,基本上都是在省外。这位新闻发言人称,江苏是经济发达省份,是食品药品的消费大省。从上述典型案件来看,通常食药监部门顺藤摸瓜追查下去,发现制假源头全部都在外省。“流通有的涉及到一两个省,有的七八个省,还有的甚至多达二十几个省。”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通报的食品类制假案件并不多,那么,是不是食品的安全形势就较为乐观?对此有关负责人称,由于机构改革,目前食品的监管机制正处于理顺阶段,食品稽查职责去年才被划分到食药监。对于目前食品类查获的数量相对比较少,并不是说明食品市场安全。
据介绍,按照要求,今年食药监、工商、质监等机构改革将基本到位。有关负责人称,理顺之后,食品案件的查获数量将有所增加。
群众举报线索占到67% 暗战中的“智商游戏”
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了食品药品,服用后明显感到身体不适,除了到医院就诊,此外应积极到食药监部门反映和投诉相关问题。而记者了解到,上述公布的典型案件,大部分来自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据省食药监局稽查局局长陈和平透露,去年大要案的查处源自群众举报线索占到67%。
眼下,互联网已成为制假售假者依赖的重要渠道。一些制假者甚至还钻起了法律的空子,跟监管人员玩起了“智商游戏”。“把药粉和胶囊分开卖,告诉消费者回去怎么装。即使查到了,药不是他卖的,他只卖胶囊皮子。而药粉至多也只是个原料。”
联合打假须社会共治 全省已经在行动
制假者不断变化犯罪手法,以各种手段逃避打击,正在挑战监管智慧。
而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仅2004年我省就抓获食药品违法犯罪嫌疑人400多名。“食药监是专业知识,公安是侦查手段,两部门紧密合作,力度肯定更大。”一位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这位人士称,这类案件更强调证据的重要性,“上面环节一泄露,下一环节证据就消失了。”
记者了解到,我省在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加挂食品药品、污染环境犯罪侦查总队牌子,同时设立专门的食品药品、污染环境刑事案件查处支队。
记者 万森
(江苏工人报,2015年4月14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