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谋发展 精准发力谱新篇

09.05.2016  20:39

  中国江苏网5月9日讯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抢抓机遇,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承受经济下行压力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国家级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该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良好势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5亿元,同比增长10.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6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18%;签约外资项目4个,其中总投资6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新批外资项目5个,外资增资项目3个。

  数字的背后,是该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引领新常态所做的积极努力和成功实践。在4月8日召开的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上,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开发区”。

  创新载体供给,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唤新理念、新作为。“按照建设第四代中外合作园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新名片要求,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高起点规划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区的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着力探索新路径、打造新高地、转换新动能。”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马俊健说。

  理念创新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确立“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路径、为转型作示范”的战略使命,突出“产业新业态、城市新生代、运作新机制、着眼新未来”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产城一体、宜居宜业、高端、智慧、低碳、生态型第四代中外合作园区。

  路径创新上,创新要素供给方式,转变招商方式,变单个项目战术招商为产业集群战略招商,设立智能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等7个产业引导基金,把企业的注意力吸引到技术创新、兴奋点聚焦到高端产业供给上,变政策高地为改革高地。

  平台创新上,启动建设22万平方米的未来科技城,与韩国睿合博世孵化器、87870、车库咖啡等平台合作,打造招引服务型企业、平台型企业新载体。

  如今,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改革的高地、投资的热土。在’2016中韩盐城产业园区(深圳)投资环境说明会上,签约各类产业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15.16亿元;VR虚拟现实、基因检测、3D打印等一批韩资为主的“双创四众”项目成功落户;上海市企业联合会考察团、韩国大邱海关关长朱時炅率领的考察团等纷纷前来考察、寻求合作……

  优化要素供给,推动产业迈向“双中高

  4月25日,盐城国际软件园A区6号楼一楼大厅里,推着建材的建筑工人、抬着办公设备的搬运工、拿着文件的企业职员,来回穿梭。据园区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软件园加大对“三无”企业整合力度,腾笼换鸟,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入驻运营提供空间。目前,已累计盘活近6000平方米办公面积,成功招引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郭玉生认为,在开发区的“主战场”上,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

  创新土地供给,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弹性供地方式;创新财政扶持实体经济供给,设立科技贷、韩园贷、财保贷等风险补偿资金,扩大供应链金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压降企业融资成本;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支持源于互联网的深度开发利用,努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创新发展新形态;由按企业招聘人数给予扶持,转为扶持技能培训、职业学校“订单式”培养、岗位学历教育,既提高了产业工人的素质,又提高了人才使用的精准性。

  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供给改革,有力推动了产业迈向“双中高”。一季度,该区新兴产业投资旺、活力强,“”出加速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全口径开票销售17亿元,同比增长44.92%;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11.83亿元,同比增长22.93%。光伏光电产业签约注册项目4个,总投资约7亿元,实现开票销售6.1亿元,同比增长15.5 %。汉创、智美达、鸿佳等企业增幅均超过150%。

  改革制度供给,建设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开发区一班人深刻认识到,中韩盐城产业园区承担着中韩FTA项下,产业合作园区先行先试的任务,责任重大。该区积极推动有关制度落实,并主动创新制度供给,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优化服务,努力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

  “蓝创的发展离不开园区的大力支持,这两项专利也算是我们对园区的感恩之作。”去年底在园区正式运营的江苏蓝创聚联数据与应用研究院,3个月后成功申请主机智能监控与烟气余热排放两项专利。该院院长兼总经理刘苏苏激动地表示,开发区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推动简政放权。围绕“项目审批不出区”要求,抢抓“两区两城”扩大审批权限试点机遇,承接用好市下放的45项审批权限,暂停行使26项审批权限,在全市率先实行“先照后证”、 “容缺预审”、“多评联审”等审批制度改革。复制自贸区的经验做法,加快推动从“审批制”向“备案制”改革,制定中介服务清单、服务收费清单、市场出清清单,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

  坚持放管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为全区每个专业园区聘请环保、安监专家,及时帮助排查安全隐患,提供安全环保技术支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取消下放每一个事项都同步研究、同步明确事中事后监管的责任人和具体措施。建立“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权责一体化机制,形成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衔接的综合监管体系。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