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稳粮源 合作共建谋发展

25.12.2014  13:30

 

金湖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源优、品质好。全县小麦种植面积50.96万亩,总产量20万吨,商品量18万吨;稻谷种植面积55.59万亩,总产量30多万吨,商品量约为19万吨。全县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23万吨,其中夏粮11万吨,秋粮12万吨。全县共有12个国有粮食收储企业,35个站点,其中省级储备库1个,中心粮库1个,骨干库10个,占地面积77.12万平方米,帐面固定资产原值4662万元,净资产1783万元,仓容18.7万吨,职工260人。

今年以来,金湖粮食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打造粮安工程为主线,以建设五大粮食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把创建粮食合作社作为粮食产业化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一所一企一社”发展模式,加大合作社创建力度,全年创建粮食合作社15家,提前完成创建目标任务。市局多次在我县召开创建工作现场会,《粮油市场报》资深记者胡增民专程来金调研,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服务合作社组织先进单位称号。

一、明确目标,有序推进创建工作

创建和发展粮食合作社是国有粮食企业生存发展之要,是农民增收希望之路。为此,我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列入全年十件实事来抓,通过建立三项制度抓好创建工作。一是建立联企挂钩制。将合作社创建工作列入全年十件实事来抓,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购销、财务、产业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分别挂到1-2个基层所库,定期检查指导,督促创建工作。二是建立责任目标制。制定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时间、要求,下达了基层企业“一所一企一社”创建任务,即每个所库至少创建或壮大一个粮食专业合作社,并与当地粮食加工企业合作,延长产业链,推动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建立例会交流制。局创建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创建工作分析会,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二、立足服务,努力提升创建成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是立足本县实际,坚持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的模式抓好合作社建设。一是典型引导。以创建1-2个龙头合作社为典型,带动全县面上工作开展。陈桥粮库在该镇建华合作社帮办服务中,粮库主任作为合作社理事,建立“龙头企业+收储库+合作社+基地”的合作模式,以社员为服务对象,实现种植、收储、加工一条龙服务。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115户,建立水稻种植3000余亩,年均产稻1500吨,年销售收入在400万元以上,辐射周围10余个村、1000余户水稻种植业户,带动水稻种植面积12000余亩,带动社员增收约2500元/户。二是以点带面。我们通过扩大宣传和对接服务,影响和激励其它企业和能人大户积极地创建粮食合作社。通过新建建华粮食合作社和发展壮大玖佳粮食合作社,两个可看、可学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合作社典型,带动了光大、喜发等一批合作社的创建,作用非常明显。三是注重实效。我局粮食合作社虽然处于创建和发展初期,数量还不够多,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但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截至目前,全县创建的15个粮食合作社,吸纳社员1433人,带动农户9535户;建立优质稻米基地12.6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2%;流转土地种植或合作种植粮食面积5.6万亩,预计全年经营量7.1万吨。今年,通过合作社收购粮食4.8万吨,占全年收购量40%,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标。

三、规范运作,坚持抓好长效发展

一是规范制度建设。坚持以规范为保障,协同抓好粮食专业合作社管理工作,帮助合作社完善各项章程和规章制度,指导各粮食合作社制定合作社章程、社员大会制度、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社务公开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充分体现公开、民主、公正原则。二是健全台账资料。各个合作社也按照要求,分别建立了“一册三簿”,成员名册、公积金量化登记簿、成员出资登记簿、成品交易量或交易额登记簿。做到规范有序,健康推进,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三是优化配套服务。通过上门预约服务,为运输不便的合作社社员提供运输车辆,到站出售的粮食提供免费装卸服务。特别是针对近2年我县小麦病虫害比较严重的情况,合作社积极与南方饲料企业和工业用粮企业联系,指导社员对小麦进行整理,将质量比较差的小麦找到了销售出路,社员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服务社员、促进增收、互惠互赢、有利发展”的目标,利用合作社平台,打造合作社品牌,扩大影响力,重抓基地建设、规范运作和效益提升,为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