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打响江苏品牌
“去年销售总额5亿元,预计今年可达12亿元-15亿元,企业发展如此迅猛,正是得益于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占江笑言,他们研发的纯电动客车动力总成,为新能源汽车装上强大的“智慧心”,让中国人开上自己的“特斯拉”。
眼下,像越博动力这样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的企业愈来愈多,他们在提高供给质量的同时,自身也在快速成长。江苏正着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完善协同创新体系,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创新在全省蔚然成风。
风有多快请问“风语者”
一个不起眼的方形盒子,却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风语者”。4月1日,记者在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见到的这个“不寻常的家伙”,原来是一架激光测风雷达。通过激光扫描,它可以实时测量数公里范围内的风速、风向等数据,相比老式测风塔,其便携性及测量精度都实现质的飞跃,在风电、民航、气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通过两年创新发展,激光测风技术实现商用,获得国内最大的风能企业金风科技注资2000万元。在二次开发中得到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资金支持。”牧镭激光科技王建平说,经过不断沉淀积累,企业已构筑较高的技术壁垒,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
镇江威信广厦模块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厂房里,一间一间小房子由钢结构和轻型混凝土筑造,犹如积木大小规整有序地排列,由金属铸件相连接,在流水线上“跑动”。“将建筑业变成制造业,像搭积木那样建房子,实现住宅的工业化生产,是我们的梦想。”公司董事长李海蓉说。
像这样的创新创业弄潮儿,如今在江苏层出不穷。“必须顺应全球产业变革新趋势,把科技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以高效的创新供给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说,全省共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67家,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均居全国第一,打响了“创业江苏”品牌。
携手“国家队”提升供给水平
掌纹识别技术,相较于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更具私密性。无锡掌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池杰通过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中心到无锡创业,研发出全球第一款非接触式掌纹识别手机应用,填补生物特征识别在移动智能终端中的技术空白,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身份验证和识别方式。
与高校科研院所“攀亲”,借力登上技术高峰,是江苏一直坚持在做的事。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江苏更是携手合作方,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清华大学落户江苏的重大项目很多,双方在共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共同搭建创新载体平台,共同建设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共同推进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共同开展金融资本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江苏与北京大学合作也在不断加深。江苏科技企业与北大的合作已覆盖13个省辖市;校地共建10个研究中心、创新研究院;签订各类合作项目220多个。
除了省校合作,被誉为创新“国家队”的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结下深厚情谊。“我院科研机构与江苏创新体系更加融合,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合作模式不断丰富。中科院系统在江苏已有近200个共建平台,5000多人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队伍,这是支撑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创新力量。”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
“联舰”出海抢占创新制高点
盐城环保科技城最近引来八方目光。上月上旬,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奥地利MCI投资集团、中科院高能所等6家单位签约加盟;今年以来,共有9个省、13批次组团前来对接合作区域治理事项。吸引他们的,是环境治理协同创新全新的服务模式。
政策机遇和产业瓶颈共存呼唤环保新思维和新举措。盐城环保科技城负责人介绍,科技城构筑的协同创新体系,其最大亮点在于叠加新技术、新资源,去除旧观念、潜规则,抢占新市场、新机遇,实现整体转型升级。去年以来,环科城催生多个“中国第一”:中国玻璃行业第一个脱硝工程竣工;中国第一台隧道清洁车交付使用;世界首台百万机组超净电袋复合除尘器项目投入运行;全球最大的脱硝催化剂再生工厂投产等。
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江苏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前瞻布局。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到全球排名前三甲,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尝到创新战略的“点金”之效;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靠自主创新,成为全球儿童用品行业领头羊。推动科技创新,让江苏制造既有“骨”更有“肉”。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8.3%,连续6年全国第一,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全国居首。
“今年我省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去产能、降成本行动,以智能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突出抓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