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公交都市 倡导绿色出行
22.07.2016 11:36
本文来源: 交通运输厅
“有了地铁3号线,再也不用天不亮就起床了。”家住江北的宋欣然说,3号线开通后,她就放弃了私家车,每天骑着公共自行车到地铁站换乘地铁,3分钟就能过江,到达江南。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动绿色出行。这两年来,我市积极创建公交都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和轮渡为延伸、出租车为个性化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取得突破性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条地铁线,8600多辆公交车、67条公交专用道,4万多辆公共自行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9%,公共交通基本满意率达到95.2%。绿色出行,已成为南京市民的“新常态”。
225公里轨道,长度全国第4,地下与地上交通无缝对接
“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途径,大客流运输走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市交通运输局客运服务处处长陈兆宏说。
据统计,南京已建成运营6条地铁轨道线,运营里程225公里,长度位列全国第4。每天有230万人次选择地铁出行,在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的59%中,约有一半是地铁“贡献”的。
过去,早高峰过江对于住在江北的居民来说是一场“战役”;如今,不少私家车车主放弃开车上下班,乘坐地铁快捷出行。
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地铁出行,并非仅归功于地铁。这些年来,我市交通部门不断加大地下与地上交通的无缝对接,目前已建成20余座换乘设施,特别是城市外围的换乘设施,解决了副城和城市外围市民进城换乘的困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城私家车的流量,同时,通过规划布局公交场站,加强了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2016年,我市地铁将推进“八线共建”。即启动7号线工程、1号线北延线工程;继续推进4号线一期、5号线、宁和线、宁高线、宁溧线和麒麟有轨电车1号线工程建设;力争4号线开通试运营,加快形成轨道交通的运营网络。在换乘设施上,继续建设浦口城西路换乘枢纽和马群换乘中心;开工建设高淳区苏皖交通枢纽中心,完善地铁3号线、4号线、10号线站点配套设施。
公交优先提升出行准点率,创新运营模式满足个性需求
准点、便捷是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首要因素,公交专用道则是保障公交车优先通行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67条公交专用道,车道总里程292.8公里,逐步实现主城区公交专用道的成环成网,提高了公交车行驶速度和正点率。今年,我市还计划新建30公里公交专用道。
“从去年起,公交部门创新运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化公交服务,吸引了不少私家车主。”市交通集团董事长朱明说。
每天早上7点10分,在板桥的金地自在城小区前,一辆车身涂有“e江南直达巴士”字样的大巴车都会准时出现等待上客。“乘坐这样一站式的定制公交到地铁站,比普通公交车至少节省一半时间,和私家车出行差不多,还可以省下停车费、油费。”在新街口上班的赵女士说。
为解决部分市民的特殊出行需求,我市开通了公交车定制班线,满足部分市民从小区到单位、从单位到小区的“一站式”出行需求;开通旅游专线,将全市重要的旅游景点进行串联,实现旅游“一站式”服务;对出行需求较多且地铁尚未覆盖的地区,试行一人一座、点到点的快线、大站快车等运营模式。今年,还将选择道路条件较好的新城市区域,规划、建设、运营中运量快速公交。
公共自行车覆盖“最后一公里”,智能交通提升出行效率
日均16万人次的骑行量,让绿色环保的公共自行车成为不少市民出行换乘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每天早上在家门口骑上公共自行车,到卡子门地铁站换乘3号线到大行宫站,再无缝对接2号线到省中医院——自从家门口有了公共自行车,家住仁恒翠竹园的王君就改变了出行方式。
如今,在许多地铁站、商业区、大型小区等处,都能看到公共自行车的身影。据统计,截至去年,我市公共自行车总数达到4万辆,服务站点接近1300个,累计办卡近40万张。有了公共自行车,方便了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与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等进行衔接换乘。
“掌上公交”、“我的南京”、“南京e交通”……一批手机APP软件的推出,则让市民的绿色出行有了智能化依托。市民可实时查询要乘坐的公交车何时到站、地铁公交如何换乘、公共自行车网点是否有车可借、有无空位还车;开车出行的市民则可通过“路况截图”等实时监控功能,及时避开拥堵路段。
“南京公交都市和骨干交通建设超前布局,大大提升了城市交通在规模扩张和私家车潮下的‘抗冲击’能力。”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雷说,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加速创建公交都市,至2017年,建成人民满意的畅达、品质、绿色、智慧的公交都市。
(摘自《南京日报》)
本文来源: 交通运输厅
22.07.2016 11:36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