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午:吴立批在我家一住就是六年
吴立批当年住过的地方,如今已改建成楼房。
吴立批是靖江县独立团参谋长,能打仗,善谋略,驻扎在靖江的日本人曾经花大价钱悬赏捉拿他,但他的行踪飘忽不定,却总能在敌人不经意间偷袭成功。
季市镇安武村刘家半埭村民刘建午今年76岁,至今,他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吴立批写过的一本自传。他对吴立批的感受不同于旁人,这个别人眼中的“战斗英雄”,曾经和他如家人一般亲密。在战斗最为激烈的那六年,吴立批夫妻俩一直住在他家。
刘建午家当年的房子是土坯房,有个小院子,四个房间——一个灶火间,一间吃饭的堂屋,两间睡房。吴立批夫妻俩住在其中一间睡房,刘建午和父母住在另一间。每到饭点,大家便聚在堂屋的桌上吃饭。刘建午叫吴立批“叔叔”,叫吴立批的妻子王震“阿姨”。刘建午印象中,这个吴叔叔不苟言笑,但很喜欢他,经常陪他玩,1947年新四军北撤的时候,他扯着吴立批的袖子跟出去好几里路。
刘建午说,吴叔叔住在他家中时,回家会和他父亲商量很多部队里的事情。父亲读过几年私塾,有些文件便是由父亲代写。有两个片段,他记忆犹新。
“叔叔有一个望远镜,平时不轻易拿出来。有一次,远处响起了枪声,叔叔拿起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就爬上了河对岸的小土墩,我也大着胆子跟了过去,这时我才知道这黑乎乎的东西是望远镜,把它放在眼前,能看出去很远。那时,没这么多高楼,从望远镜里看过去,竟然能看到远处的战斗现场,叔叔解释说那是在孤山脚下战斗。”刘建午说,从那次以后,他便常常缠着吴叔叔把望远镜给他玩,但真能玩到的次数不多。
被父亲急匆匆地叫到水车房里“烘冰”,也是刘建午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刘建午说,他家附近有个水车房,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播种的时候才会用到,冬天,水车房里的水都被冻住,根本难以车水。有几次,父亲一头热汗地把他叫到身边,让他帮忙搬草,点火,将冰化开。“当时,我不了解为什么父亲总是着急地要将冰化开,解放后和父亲谈及此事,他笑笑说,当然着急了,机密文件就藏在水车下面,有情报说日本人要打过来了,能不赶紧把文件取出来吗?”刘建午回忆说。
今年84岁的朱少纯是刘建午的表哥,住在刘建午家不远。吴立批住在刘家时,他已经十多岁了,去刘家找表弟玩的时候,常常见到刘建午口中的“吴叔叔”,朱少纯喜欢随着长辈的口吻,称呼吴立批为“吴参谋”。
“我知道吴参谋有三宝,分别是军旗、手枪、地图。”朱少纯回忆说,军旗是放在一个布袋子里的。他曾经和我说,这个军旗插到哪里,胜仗就能打到哪里。他的两把手枪随身带,平时插在身后,睡觉时就放在枕头边。地图更是他的宝贝,里面标注了大路小路,连沟沟坎坎都包含在内。
去年,吴立批的儿子曾经来到湾腰沟,寻访父亲当年住过的地方。吴立批的儿子说,父亲去世之前曾经留下遗嘱,嘱咐他一定要到靖江来看看,找到当时保护他、照顾他的刘家后人。可惜的是,那时,村里很多人都不知道吴立批曾住在刘建午家。吴立批的儿子遗憾返回。“如果他的儿子再来,我一定要拉着他的手,带他看看吴叔叔当年走过的路、淌过的河。”刘建午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