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长女来南京重走红色路
刘少奇长女来宁“重走红色路”
本报讯(记者 马道军) 昨天,刘少奇长女、89岁的刘爱琴受邀来到雨花台区,与老人和孩子们互动,重温红色文化。
刘爱琴首先来到雨花台实验小学何宝珍中队。这个中队是以刘爱琴的母亲、革命烈士何宝珍的名字命名的,已经成立了15年。听朗诵、讲何宝珍故事……刘爱琴与孩子们共度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主题班会。
接着,刘爱琴步行前往附近的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里的设备挺先进,老人们不用出门,衣食住行都能满足。我也是老人,能深切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养老新变化。”刘爱琴对该中心门口的电子购物平台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雨花台区社会福利院,悦心老年大学的100多名学员献上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共和国之恋》、《亲吻祖国》、《莫斯科有我的爱》等15个精彩节目,让现场400名嘉宾共同拾起了一段红色回忆。
“母亲何宝珍于1923年4月与父亲刘少奇结为伉俪,我1927年出生后,就被迫离开了父母,在外流浪。”刘爱琴说,1934年秋天,母亲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2岁。母亲的早逝,让她的生命中缺失了母爱,“没有得到过母爱的我,后来都不知道怎么当妈妈。”
刘爱琴说,她从父母的战友处打听到了不少母亲的事迹,“母亲临危不惧,上刑场前,还从容不迫地脱下身上的毛衣,交给战友,称自己‘用不着了’。”
刘爱琴向老人们签名赠送了她所著的《我的父亲刘少奇》一书,并谈起了父亲刘少奇。“我是11岁才和父亲在延安见面的。”刘爱琴回忆,当时父亲只告诉她,母亲已经牺牲了四五年,让她去找跟母亲同监狱的同志了解。父亲之所以不在她面前过多提起往事,可能不愿见她难过落泪。刘爱琴告诉记者,当时和父亲相处,觉得非常愉快。但仅仅在父亲身边呆了一年,她就和哥哥一起,被送往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一呆就是10个年头。直到1949年,才回国参加工作。
谈及此次南京之行,刘爱琴说,他们今年3月中旬从河南开封出发,此行是要“重走红色路”,沿着父母的革命足迹行进,沿途挖掘历史。南京是这次行程的第二站,今天她将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