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圻当选中科院院士 靖江籍院士增至8位

08.12.2015  17:31

 

图为刘云圻在授课。

 

昨天,中国科学院公布今年新增选的院士名单,在新增的61名院士名单中,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靖江籍科学家刘云圻荣列其中。

 

1949年4月,刘云圻出生于靖江市。1975届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化学所工作至今,研究方向为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分子层次器件的探索、薄膜的制备与表征等。刘云圻1985年至1988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进修;1991年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8年在美国东北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00年3月至6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访问教授。他还先后受聘担任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并曾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员教授。刘云圻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被引用1万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据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文平在一次访问中回忆,多年前中科院化学所有4位最受尊敬的老师,被称为“四大拼命三郎”,其中就有刘云圻。

 

在他的妹妹、靖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秀华眼中,哥哥刘云圻自小就优秀出众,当年在县中读书时,作文获得了扬州市优秀作文奖,后被推荐至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哥哥常与家中书信联系,但更多时候是以实验室为家,所以她熟记着哥哥实验室的办公电话,却不记得他的手机号码。让全家人引以为豪的是,哥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曾受过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还上了新闻联播。

 

记者第一时间与刘云圻院士取得联系,晚上8:00多,他仍然在中科院化学所分子楼的实验室里忙碌。直至9:20,刘院士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刘院士说,很感谢家乡人民的关心惦记,也怀念在靖江生活的点点滴滴,清楚记得家里的地址是原靖城公社靖南大队14生产队。刘家兄弟姐妹很多,父母虽识字不多,却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们读书,一家出了六个大学生。高中毕业后,刘云圻作为回乡知识青年,当了两年农民后又当了两年工人。到南大读书后,他进入了学术领域,一路走到今天,在国外深造时也曾有国外院所想留住他,但他始终坚信,国内的发展会更好,也一直认为国内的学术研究更有前景。如今,他所研究的领域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时近晚上10:00,刘云圻打算从实验室回家。“年轻时,从来没有在11:00之前回家,我喜欢在实验室干活。”刘云圻说。近一两年来,相比以往一年回靖两三次的频率,忙于研究的刘云圻回家乡的次数有所减少,但他说自己是个家乡观念很重的人,眼看着靖江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很快也很欣喜,最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回靖和亲人聚聚,到靖江各处走走看看。

 

截止目前,我市先后有8位科学家当选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分别是科学院院士盛金章、鄂维南、翟婉明、刘云圻,工程院院士张启先、刘守仁、卢锡城、刘秀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