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民政部门积极应对寒冷极端天气 切实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障工作
为积极应对寒冷极端天气,做好街头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保障工作,省民政厅及时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寒冷极端天气救助管理和社会福利机构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采取有力措施,主动开展街头救助和安全排查,确保了全省街头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安全避寒和救助管理机构安全无事故。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把应对寒冷极端天气救助保障工作作为为困难群众办的实事来抓,全力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对“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各救助管理机构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和灾害预警,及时启动和完善应急预案,迅速行动,最大限度地救助保护生活无着人员,帮助解决临时生活困难,确保他们安全过冬。省民政厅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电话畅通,随时处置突发事件和各种应急救助工作。南京、徐州、常州、连云港等地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和值班巡查制度,强化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全面排查整改消防安全漏洞;无锡、苏州、南通、淮安、扬州等地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设立业务指导组、后勤保障组和突发灾害天气应急组,双休日领导带班加强值班巡查。南通、泰州等地进一步发挥市、县(区)、乡镇(街道)、居(村)四级救助工作机制,健全街头救助点、社区救助点、居(村)委咨询点、流动救助车、救助引导牌,为生活无着人员求助提供便利。
二是主动开展街头救助。通过对全省13个设区市救助管理站和苏北部分县级救助管理站夜间值班情况电话查访,值班电话畅通,值班人员均在岗在位,对站内情况熟悉,受助人员食宿保障到位,情绪稳定。1月21日至25日,我省救助工作人员冒着夜间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顶着风雪,巡逻至深夜12点,对流浪乞讨人员可能出现的天桥、涵洞、热力管道井盖、地下停车场等地段进行了细致排查,确保街面巡查不留死角。为不愿进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送去食品、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据统计,本次极端寒潮期间,全省72个救助管理站共动用车辆1440余台次,参与救助人员2880多人次,救助各类困境人员2160余人次,发放被褥620多套、棉衣棉鞋1650多套、食品4550多份。因各项保障措施到位,无一例生活无着流浪乞讨等人员因发现救助不力露宿街头受冻挨饿。
三是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各地发挥社会力量在救助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苏州救助管理站联动“绿舟应急队”、“触摸苏州”等志愿者,扩大发现范围,尽最大可能发现需要帮助的生活无着、无家可归的露宿人员。连云港市救助管理站抱团社会力量,建立了由出租车驾驶员、社会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环卫工人、保安人员、医护人员等诸多社会力量参与的街面巡查救助队伍,实现街面无缝隙救助。常熟市救助管理站汲取以往冬季主动救助、联动救助、开放救助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环卫工人、热心市民参与到救助工作中,确保专项救助行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是扩大救助政策宣传。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深入开展生活无着等困境人员救助宣传,扩大救助政策社会知晓度。南京市救助管理站通过人民网、江苏卫视、南京电视台、南京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现场跟踪报道,大力宣传救助工作和救助政策,营造关心帮助流浪乞讨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扬州市广泛开展救助政策宣传,通过在地方媒体重要时间段播放公益广告、向社区居民发放求助宣传卡等多种方式,扩大救助政策知晓范围。徐州市救助管理站拓展宣传形式,在部分街道、社区设置了救助宣传专栏,在公交车上投放拉手公益广告,宣传冬季专项救助行动和救助政策。苏州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媒体发布寒冬救助公告,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劝导露宿人员到救助站躲避风寒,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微信推送帖,阅读量达15万次。连云港和常州市民政局分别在凤凰网、中国江苏网、新华网等网站发布“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信息,在当地报刊宣传和引导困境人员及时接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