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出口结构转变 高附加值农产品进国际市场
2月3日,单玉琴拿着一沓子订单,对记者说,这都是新年以后接到的来自日本、韩国的订单,“光这两个月,外商要的货就达400万美元呢。”
单玉琴是位于兴化市的江苏兴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兴野生产的脱水蔬菜主要销往日本、韩国,产品包括葱、包菜、胡萝卜、金针菜等10多个品种。“以前出口的脱水蔬菜主要是传统的热风干燥技术制成的,现在不同了。”她说,现在企业主要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对蔬菜脱水,这一技术前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冷冻干燥的脱水蔬菜价格是热风干燥的5—8倍!”单玉琴说,用这种技术制造的脱水蔬菜,在凉水中一泡,无论是颜色、整体外观还是营养成分,都远远强于热风干燥的,因此属于高端产品,由于掌握核心技术,兴野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与兴野食品只做出口业务不同,江苏省粮油进出口公司既做农产品出口,也做进口贸易。“这么多年来,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我们已经从出口初级农产品向出口技术密集型农产品转变,而进口的农产品则主要是土地资源密集型的。”公司董事长刘德湘告诉记者,进口的主要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牛羊肉,这些国家土地资源充足,畜牧业发达,恰恰能弥补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之短,而且进口的都是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出口的则是青豆、甜玉米罐头和经过深加工的紫菜、鳗鱼等,“看上去普通的罐头,其实里面的技术含量很高,否则国际市场是不会接受的。”多年从事农产品进出口的刘德湘感慨最深的是,早些年我们的出口农产品中,肉类还占了很大一部分呢,“现在农产品进出口的内涵完全改变了。”
省农委外事外经办公室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翁为民说,去年我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39.4亿美元,其中进口103.3亿美元,出口36.1亿美元。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如羊毛、棉花、油菜籽、棕榈油、玉米、大麦等,属于土地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经过深加工的园艺类产品,包括冷冻、脱水或腌制的蔬菜,去年园艺类农产品出口额达7.9亿美元。“尽管贸易逆差近70亿美元,但从某种角度说,这种逆差是可喜的。”他说,我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多年来我省粮食种植面积始终保持稳定。从近几年农产品进出口的结构来看,进口的是初级农产品,而出口的多数是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附加值比较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翁为民说,香肠是欧美市场上最常见的食品之一,可是欧美人基本上不生产肠衣,我省如皋肠衣厂和金坛肠衣厂从欧美进口肠子,用国际领先的工艺加工成肠衣后返销欧美,成为欧美主要肠衣供应商,这一进一出,既获得利润,又带动了本地劳动力就业。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意识到,只有技术上领先,才能占领市场。连云港市百福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怀祥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起步时搞常规蔬菜出口,由于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和水电成本都高于越南、印度,利润很薄,后来引进蔬菜速冻技术——蔬菜收获后经清洗速冻,保质期可达两年,不仅能拉长蔬菜上市时间,而且再也不担心储运过程发生变质。前些年公司凭借这一技术使得速冻芦笋迅速占领日本和欧洲市场,但去年智利和秘鲁都开始搞速冻芦笋,且生产成本较低,国际市场芦笋价格从2013年的每吨6000美元迅速跌到去年的4000美元。“我们想在技术上再次压倒对手。”他说,企业正与食品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只要微波炉加热就可以直接食用,且营养成分不流失、外形美观的蔬菜,“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土地富余的国家出口低端蔬菜,我们出口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蔬菜。”
除了技术领先,品牌和销售网络也是农产品出口的要件。这一点,南京市溧水常力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尔玺感触最深。这家公司主要是出口蜂蜜的,去年出口额达933万美元,“不过我们有隐痛,因为出口的蜂蜜是贴牌的,用的是国外公司的商标。”冯尔玺说,同样的蜂蜜,利润的大头让国外企业赚走了。早几年企业曾入股一家西班牙公司,但那家公司牢牢掌控了销售渠道。“现在我们正在洽谈入股另一家外国企业,但提出的要求是共享销售网络、共用产品品牌,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贴别人的牌。”他说,这一步走好了,才能真正登上农产品出口的制高点。 本报记者 朱新法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