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冬春水利建设热潮系列报道十四

15.01.2016  17:32

2015年来,无锡市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建管并重”的原则,以圩区综合整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水工程长效管护、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村水利信息化系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宣传发动,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市农村防洪减灾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环境支撑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提高农村水利服务“三农”水平。

及早部署,敲定目标,2015-2016年度无锡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排定投资计划达10.34亿元:计划投工81.66万个工日,出动机械台班7.46万台,完成土石方780.78万方,新建防渗渠道149.75公里,疏浚河道296.57公里,新建、改造泵站143座。以期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86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6.9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517.22万方。目前,工程建设已完成工作量近四成。

抓工程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项目

农村水利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的一个环节,自古以来就在服务民生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无锡这样的江南水乡,田间地头,河网沟渠,都是农村水利的战场,“鱼米之乡”的美誉,农村水利功不可没。针对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主汛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无锡市利用冬春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加快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夯实基础,服务三农,助力民生。

全力实施圩区综合整治。按照《无锡市“十三五”水利建设规划》确定的既定目标,结合汛期暴露出问题,继续以万亩圩区达标建设为抓手,加大农村圩区综合治理力度。今冬明春将完成加高加固圩堤46.66公里,更新改造排涝站50座,建设万亩达标圩区2个。同步建设以乡镇防汛指挥决策为主的农村水利信息化系统3套。

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和惠山区等4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继续投资1.68亿元,整合各类涉及农田水利的建设资金,统一规划、综合整治,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进一步加快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步伐。并投资2600万元完成143座小型农村泵站更新改造,将其中的80座建成标准化泵站,树立区域典型。

强化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依据先前制定的《“十三五”农村河道轮浚规划》和《中小河流整治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规划》,畅通水系、恢复引排、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拆坝建桥、方便群众,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加快建立完善农村河道轮浚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

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无锡因地制宜研究和推广农业灌溉工程节水模式。大力发展生态防渗渠道、管道灌溉以及喷灌、微灌、滴灌等,切实提升水分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到2016年全市将新增节水工程面积4.2万余亩。无锡市在农田水利建设中重点推广田间灌溉节水技术、农艺耕作节水技术以及盈亏控制管理节水技术等,节约灌溉用水量。

抓管理  提升水利服务三农水平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与农村水利的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农村水利要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既要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武装农村水利,更需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跨越。

无锡市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日常维修管护,严格按照《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加强检查考核和日常维修管护,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日常维修管护工作走上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逐步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同时,继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巩固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成果,提高河道管理水平。

2015年来,无锡市进一步加快深化乡镇水利站改革,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经费保障,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乡镇水利站管理服务能力。其中,无锡市锡山区在村级水管员制度方面在全市做出了榜样,无锡市水利局积极在全市推广,切实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探索构建以乡镇水利站为纽带,专业化服务队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村级水管员共同构成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网络。

按照当前各项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无锡市加强依法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水土保持项目及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项目,严格按照省相关文件要求执行,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保证建设质量,确保建一处,成一处,收效一处,让建成的每一处农村水利工程项目能产生效益,造福一方百姓。

无锡市继续扎实推进“水美乡村”建设,在继2014成功申报5个“水美乡镇”和48个“水美村庄”的基础上,2015年又重点申报了4个“水美乡镇”和39个“水美村庄”,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农民的居住质量得以提升,农村水利的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抓创新  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村水利的建设离不开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建设,但也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无锡作为水利现代化改革的先行军,在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中以创新为动力,在资金管理、督查管理、长效管理、宣传引导等方面出新措施,求新成效,将农村水利工程保水,蓄水,调水,防汛抗旱等综合效益如实发挥,体现了农村水利的自身价值。

投入机制筑基。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无锡市严格执行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规定,充分用好水利建设基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防洪保安基金等投入政策,确保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资金足额提取、专项使用,特别是管理经费,全市各地将在2年内提升至15元/亩/年的标准。无锡市还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建设,拓宽农村水利投融资渠道,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水利投入新机制,让农村的每一个成员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能够当家作主,感受水利的福祉。

督查考核促优。无锡市水利局切实把农村水利建设的监督检查落到实处,对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跟踪检查、督办,尤其加强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同时,为了加快建设进度,使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尽早发挥工程效益,无锡市还将农村水利工作完成情况纳入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竞争态势。

长效管养护航。无锡各地相继出台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针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积极探索农村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精简高效、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建得起、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宣传引导结彩。无锡市大力宣传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媒体、多种渠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各级政府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部署和政策措施,及时报道农村水利建设成就,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村水利、参与农村水利的良好氛围,今年入冬以来,已经在无锡当地的报纸、电台等主流媒体上就农村水利进行了五次以上的宣传,为农村水利的顺利进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下一步,无锡市将积极作为,在服务现代农业、保障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供稿:无锡市水利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