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冬春水利建设热潮系列报道十一
冬春两季是兴修水利的黄金时节,宿迁市各地迅速掀起今冬明春水利工程建设热潮。2015年宿迁全市水务建设投资达43亿元。近日,该市又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2016年度水务建设工作的意见》,计划2016提完成水务建设投资45.32亿元,实施区域供水通达工程、水生态建设、水安全保障、区域治理、农村水利、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等七大类43项重点项目,为建市以来投资之最。
精心组织规划前期工作。 紧紧抓住水务大投入、大发展机遇,切实用好1000万元规划及前期工作基金,完成了一大批关系民生的水务发展规划和前期工作。十三五规划年初开展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送审稿,经过多轮审查及征求意见,正在最终修改完善,在全省全市开展时间及进度均属前列。治涝规划、区域治理规划均有序推进,目前送审稿均已完成。2016年,完成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治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区域治理规划等编制工作;完成西民便河治理等工程前期工作和区域治理竞争立项项目工程申报。同时,宿迁市还积极启动宿迁水利“智库”建设,聘请国内权威专家、学者为宿迁水务发展问诊把脉、出谋划策,提升顶层设计水平。
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务建设投入达174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一系列大中型水务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为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15年水务建设投资达43亿元,主办、协办全市重大项目7项、民生实事5项。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这样的形势,市水务局成立了以郑干先局长为首的民生实事工程领导小组,按照“工程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的工作要求,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在工程建设上,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与发改、财政、农开、国土等部门的协调力度,保障了各项建设任务如期完成。2015年完成分淮入沂整治工程年度建设任务8000万元。完成古黄河片区截污管网建设15公里,错漏接改造及入河排污口截流60处,入河污水量减少了85%以上。黄河故道干河治理工程如火如荼建设,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28957万元,该项目是建市以来第一次由宿迁市独立开展前期工作的重大项目,单体水利工程总投资创历史之最,预计2016年6月底完工。2015年共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千亿斤粮食、土地出让金、水土保持等5项民生水利工程。共建设泵站175座,新建防渗渠道479千米,配套田间建筑物8200座,新增灌溉面积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54万亩,各项工程基本在灌溉期前完成主体工程,及时发挥了工程效益。2015年启动的区域供水通达工程,目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由7处增加至14处,建成区域供水主供水厂12座,在建2座,日供水能力已达68万吨,区域供水管网到乡镇覆盖率达96%,计划到2016年底,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
严格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严格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等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加大质量监控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认真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加强资金管理,落实专户存储、财政报账等规定。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狠抓工程质量监管,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全面推行了项目公示制度和义务监督员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不断提高水务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市水务局督查室联合质监站不定期开始飞行稽查行动,实行一月一通报制度,对各项目做到掌握进展情况到位、检查质量安全到位、督查工作制度落实到位,确保重点工程保质保量保安全。
加强管护创新管理模式。 积极开展创新水利管理体制机制的尝试,逐步完成工程登记造册、产权确定、确定管护模式。宿豫区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农村用水协会的积极探索,已成为可复制易推广的改革模式。宿迁已注册登记231个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占全省总数的43.5%。通过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逐渐打通了农村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构建了县区水务部门、乡镇水务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水利管理体系。该模式在维护农村用水秩序、管护小型水利设施等方面发挥了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把“服务的末梢”变成了“管理的前沿”,凸显了“小农水”建设管理的“裂变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效益。(供稿:宿迁市水务局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