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出“专家田”

20.04.2016  13:14
        “以往总认为: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而如今,在这里被换成了庄稼活,学问多,不学不问瞎忙活。”4月14日,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夹河科技种植园菇农张雪梅对记者说。
        当前,大彭镇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目标,着力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引领带动型职业农民,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非常注重农民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培训中,三农政策与法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品牌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信息网络应用等几乎都要涉及,很实用,很管用,每场参训的村民都非常认真,听得津津有味,个个喜上眉梢。“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真正成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标签。
        与此同时,该镇的农业科技110,实现了农技人员与农民的直接互动,各村级农技植保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政策、物资、技术、信息等连锁综合服务,村里的“农技专栏”,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发布致富信息、解答农业生产中的共性问题,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让农民对农技耳濡目染,使得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加接地气,引种新优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应用新型肥药,促进了各村特色主导产业向高产优质、集约高效方向转型提档升级。
        据了解,大彭镇走“企业+合作社+基地+职业农民”的路子,广泛深入推广“种子包衣、配方施肥、精量播种、节水灌溉、化学除草、叶面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科技种植模式。不少农民把一些项目品种先进行小范围试种,成功后再扩种。遇到生产难题,他们就通过各种渠道主动与科研机构攀“亲家”,“不见外”地请专家支招!
        凭技术吃饭,真金白银哗哗地淌进村民的口袋里。“农业”成为一份体面的工作,“农民”也成为一种吃香的职业,不少农民一年下来的收入不菲。这其中,科技的应用无疑成为了农民种出“专家田”和增收致富“拐杖”。“通过培训,年产量翻番了,效益也跟着翻番了。销售旺季,我的大棚菜一天纯收入能有上千元呢!”侯楼村菜农李跃来欣喜地告诉记者。掌握一技之长的李跃来,种植的西芹、黄瓜、茄子、西红柿,每棚每年纯收入可达5万多元。
        “冬春菇多,夏秋无菇,落得三日灰,香菇成大堆。现如今,越是反季节的农作物,价值就越高、越吃香,收入也就越高。你看,经过学习,我引种的‘武香一号’新品种香菇,就很好地解决了投料容易污染杂菌、高温容易烧菌及烂棒、散棒的技术难题。”4月14日中午,夹河科技种植园里的菇农张雪梅一边忙碌着,一边满口的专业术语。
        如今,在大彭镇,像张雪梅这样的专家型农民明显多了,这都得益于该镇的农技培训与普及推广体系。
作者:赵卫东 王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