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忧心:这么多“黄粒米”怎么卖
新华报业网讯 十多年来产量最高的秋粮,却被连绵阴雨和一场雪给“搅黄”了。最近几天,我省很多地方的种粮大户因收获的稻谷“黄粒米”超标,不符合粮食储存要求,遭遇了卖不出去的苦恼。
所谓“黄粒米”,指的是稻谷收获后因晾晒或烘干不及时,粮堆内部“发热”,或因长期雨水,熟透的稻谷倒伏、浸泡在泥水中,导致碾出来的小部分米粒颜色发黄。省粮食局副巡视员张国钧告诉记者,国家规定国有粮库收储的稻谷,除了杂质和水分不能超标外,黄粒米也不得超过1%,这是粮食储存的卫生指标,超过这一指标的稻谷,无论是中储粮还是省级和省级以下储备粮库,都是不允许收储的。“当然,含有黄粒米的稻谷并不是等外稻,加工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色选机剔除黄粒米,剩下的大米品质不受影响。”
那么,今年收获的秋粮黄粒米占比情况究竟如何呢?“很严重。”扬州市江都区小纪粮库主任马文军说,今年秋收季节遇到的阴雨天之多,可以说是20年一见,农民收割了的稻子没法晾晒,没收的稻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倒伏,黄粒米超标现象相当普遍。小纪镇纪东村种粮大户柏广喜11月上旬收割了一批稻子,因水分较高不符合国家收购标准,就把稻子堆放在仓库里,想等天晴后再卖,没想到此后秋雨下个没完没了,等到月底天气转晴晒好稻子后送到粮站,一检测,黄粒米高达20%!
除了徐州地区秋粮已收获完毕外,超长的雨水导致我省大部分地区秋收秋种被推迟,苏北很多地方出现罕见的“雪压稻”现象。直到11月底,金湖县戴楼镇牌楼村种粮大户吴建中才开始收稻子,而往年11月中旬稻子就已收割完毕、麦子也播下去了。“我种了1000多亩稻子,过了收获期而没法收获,雨水一打,雪一下,30%的稻子倒伏了。”他叹了一口气说,黄粒米没超标的稻子每斤也只能卖到1.2—1.3元,比国家最低收购价每斤1.55元低了一大截;超标的稻子价格更低,每斤至少要减掉一毛钱。他说,难得遇到这么高的产量,但丰产之后却要减收了。
从11月27日起,乘着晴好天气,溧阳市社渚镇种粮大户汤芳芽抢收了几千亩稻子,结果发现其中有500多吨黄粒米占到2.5%,不符合国家收储要求。同镇的种粮大户刘银美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他俩到处打电话寻找买家,但由于眼下粮食供应充分、市场行情低迷,加工企业基本上只备一两天的原粮,婉言拒绝了两人;有粮贩子趁火打劫,居然给出每斤七八毛的价格,而按照这个价格,种粮农民就亏惨了。急得刘银美哭了:“这么多粮食卖不掉,贷款要还,秋播要投入,这可怎么办啊!”
除了农民忧心,粮食收储和管理部门也焦急万分。溧阳市粮食购销总公司负责人任旭东说,当地连续阴雨前收获的秋粮因无法晾晒、没有烘干能力,有90%黄粒米超标,到11月底,本地还没收获的秋粮经检测也有50%超标。这些稻谷无法进入各级储备库,但粮站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农民卖不掉粮食,因此,11月30日公司紧急研究后出台政策,决定腾出几间库房,自营收购黄粒米超标的稻子,收购价格初步定在每斤1.2—1.3元,收购后,粮库再卖给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加工企业。“我们觉得这时候国有企业不能光想着赚钱,哪怕亏一点也得保护好农民利益,与农民一起共渡难关。”任旭东说。
记者了解到,近日,省粮食局通过各种渠道要求各地粮食购销公司和粮库尽量扩大自营粮收购,加强与加工企业合作,尽量收购黄粒米超标的稻子,到11月30日止,扬州和泰州等地的部分粮库已启动租赁社会仓容自营收购秋粮。本报记者朱新法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