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之道:缙云人卖烧饼收入“秒杀”白领
从路边摊走向品牌店的缙云烧饼师傅缙云烧饼办提供
焕然一新的缙云烧饼品牌示范店缙云烧饼办提供
中新网丽水10月26日电(记者童静宜见习记者奚金燕)藏在深山里的,不只是美景,还有美食。提起浙江缙云,除了那无限旖旎的仙都风光,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那香喷喷的缙云烧饼。有人贪图它的价廉,花费不大就能填饱肚子;有人垂涎它的味美,油而不腻、鲜香满口满足味蕾……小小烧饼伴着缙云人走过大江南北。
然而,随着世界美食的不断涌入,国内各类另类饮食的不断崛起,仍仅靠一个“灰头土脸”的烧饼摊,缙云烧饼极有可能就此湮没在穷巷之中。为做好这只“致富饼”,今年年初,缙云县委、县政府在多番调研的基础上,打出了扶持缙云烧饼产业的组合拳,全力做大做强“缙云烧饼”品牌,意图将其打造成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引擎”、缙云对外形象的“新名片”。
曾经的路边摊改走“高大上”路线
表皮松脆、内质软糯,油而不腻、鲜香满口……缙云烧饼独特的味道让许多“吃货”欲罢不能。不过,对于缙云烧饼的印象,很多人仍是会把它与“低端”、“便宜”、“路边摊”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的确,支个摊子,摆个铁桶,就能做生意,凭借着低成本的优势,缙云人把烧饼生意做到了天南地北。
“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人的卫生意识越来越强,如果缙云烧饼还是走以往低端的路线将很难发展。”缙云烧饼品牌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民说。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今年以来,缙云烧饼开始玩起了“高大上”,一家家统一装修、统一LOGO的品牌示范店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
今年46岁的赵一均在缙云“烧饼界”小有名气。当地人都知道,以前几张破烂的凳子和桌子就算是赵师傅的全部家当了。由于是临时搭建的棚,冬冷夏热,食客们常常坐不住,吃完抹嘴就走。
可今年,赵师傅的铁杆粉丝们发现,烧饼店大变样了,不仅有了固定的店面,连就餐环境也更加干净整洁了。来到赵师傅的店前,首先入眼的就是红底黄字的“缙云烧饼”牌匾,这是示范店统一采用的注册商标,既大气又复古,走入店内,地面干净敞亮,桌椅古色古香,两边墙壁上还挂着烧饼的文化传说,整体显得既整洁又上“档次”。坐下一瞧菜单,不仅有主打小吃“缙云烧饼”,还有敲肉羹、缙云土面、山粉果等等缙云传统小吃,让人垂涎欲滴……
据赵师傅介绍,这是他投资20多万,在“烧饼办”的帮助下,开出的缙云首家烧饼示范店。“以前摊子简陋,食客吃了就走,服务的也大多是低收入人群,给人感觉档次很低,现在开了店,环境好了,许多大老板也都来店里吃,价格自然也卖的起来。”更让赵师傅暖心的是,他还能享受到1-3万的政府专项资金补助。
原来为了扶持缙云烧饼产业发展,今年,缙云县委、县政府专门设立了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反哺于民,鼓励老百姓开店创收。在政府的带动之下,目前,已有五十多家缙云烧饼品牌示范店落地开花。
昔日的谋生手段成富民工程
吃过缙云烧饼的人,一定不会忘却等待烧饼出炉的煎熬滋味。摘面、擀面、包馅……看似如行云流水的动作,背后是老师傅几十年的功力。
老实巴交的缙云“番薯”,就这样一丝不苟、环环紧扣,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缙云烧饼。如今,这门受轩辕黄帝炼丹启发而来的制作技艺,已列入了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
为了保护和传承缙云烧饼制作技艺,缙云县委、县政府建立起了缙云烧饼师傅培训和实践基地,聘请经验丰富的知名缙云烧饼师傅、有关专家,为农民开展免费培训。
目前,培训班已成功开办了37期,有1900多人经过培训,汲取到了缙云烧饼制作常识。在这支学生队伍中,有个洋学徒格外引人注目。
俄罗斯商人马克来到中国已经13年了。五年前,他第一次来到缙云出差,品尝了缙云烧饼后便欲罢不能。打从那以后,马克几乎年年都往缙云跑。听说缙云开办了烧饼师傅培训班,他便报了名。而他拜的师傅,正是赵一均。
捏面团、包馅儿、擀饼坯……赵师傅手把手地教,马克依样画葫芦地学。学了两天后,马克略有小成,他高兴地说:“我要把缙云烧饼店开到俄罗斯去,让家乡的小伙伴们也爱上缙云烧饼!”
“以前一直觉得做烧饼是小打小闹,干这一行的人社会地位也不高,没想到政府这么重视以缙云烧饼为代表的缙云小吃,还举办了免费的培训班,这让我们做烧饼的人倍受鼓舞。”赵一均说。
据了解,为实现缙云小吃系列化、产业化,近期培训基地又增加了制作馄饨、小笼包、豆腐丸等当地小吃的培训内容。“除了缙云烧饼,顾客在店里还可以品尝到更多元的缙云特色小吃,如敲肉羹、缙云土面、山粉果等等。”朱民认为,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整个缙云小吃产业的发展,还能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让缙云的农民用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过上更好的日子。”
小小烧饼成农民增收“新引擎”
缙云地处浙西南山区,风光虽好资源禀赋却有限。在缙云,烧烤饼是农民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该县每年在县内外从事烧烤饼达2000多人,年营业收入约2.5亿元。
如何使一只小小的烧饼,成为缙云人的“致富饼”?今年年初,缙云县委、县政府在多番调研的基础上,打出了扶持缙云烧饼产业的组合拳,全力做大做强“缙云烧饼”品牌,意图将其打造成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引擎”、缙云对外形象的“新名片”。
“开设缙云烧饼示范店和培训班都只是品牌化建设中的一步。”据朱民介绍,今年以来,缙云按照现代产业经营模式,采取统一培训内容、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制作工艺、统一经营标准、统一门店标准、统一原料标准的“六统一”来培育缙云烧饼产业。
“现在夫妻档开一个烧饼店,一年的收入平均都有十来万。”朱民告诉记者,经营比较好的店铺,如杭州的“胖子烧饼”店和北京的“天意烧饼”铺,夫妻档经营的小店也能到达年入20万元。按照网上公布的2014中国新白领7万的年薪标准,这绝对算得上是秒杀。
不仅如此,这只小烧饼还撬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缙云东山村出产的陶炉膛属缙云烧饼的“私人定制”版饼桶,做工精细、传热均匀,可以使烤制的烧饼特别香脆。随着缙云烧饼的走红,东山村的陶炉膛也越来越抢手,现在有的村民一个月就能热卖六七千个炉膛。
此外,为保证缙云烧饼的口感,缙云还专门建立了梅干菜的生产和加工基地、无公害养猪基地、原木炭基地,不仅完善了缙云烧饼上下游的产业链,更为农民创收开辟了新的平台。
凭借着忆苦思甜、艰苦奋斗的菜干精神,如今,缙云这张“饼”越做越大,受益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缙云人打起了“翻身仗”,从路边摊走向了品牌店,拉近着与“致富梦”的距离。(完)
原标题:农民增收之道:缙云人卖烧饼收入“秒杀”白领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