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视节目咋办才更鲜活

04.06.2015  11:13
        近期,央视农业与军事频道《乡约》节目再度创新升级,节目创作团队深入广东东莞、从化,江西全南县,四川丹棱县、米易县等乡村,在田间地头搭起舞台,为扎根新农村建设的年轻人相亲说媒,获得广大观众的一致欢迎。

        在各类电视节目火热的今天,涉及“三农”的电视节目却少得可怜,受到观众喜爱的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众长年形成的固有思维,认为农业节目太土气、没意思;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创新,“三农”节目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一个“三农”电视节目,要想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应当主动适应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规律,紧贴“三农”实际,顺应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老百姓的审美需求。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观众的共鸣,收视率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以《乡约》节目为例,在长期扎根农村的新闻报道中,节目组发现,随着中央连续多年一号文件涉及“三农”,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正在吸引一批批年轻人返回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观察,也使得节目组将报道的对象聚焦在了这群年轻人身上。

        有了明确报道对象后,大众化表达方式的创新同样非常重要。既要保持节目的流畅性、趣味性,又要保持节目正确的价值引导取向。为此,《乡约》将全国各地的婚恋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机融合到节目的制作中,以带有普遍性,并能反映时代特点的话题为引导,在专家、嘉宾与当地观众的话题互动中,反映各地的爱情观和价值文化。

        一个优秀农村节目的策划制作,离不开源自生活的观察提炼,离不开符合时代的节目表现方式的创新,也离不开大众化、接地气的话语表达,但更为重要的是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