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06.02.2015  08:26

  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

  (2015年1月25日)

  2014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各种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增多,巩固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持续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全省上下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改善而投入减少,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改革创新、法治保障力度,巩固和发展“三农”工作好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地各部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大问题的重要论断,在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坚持城乡、工农协调发展,全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深刻理解和把握“带好头、领好向”和“力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嘱托,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拉长短腿、补齐短板,真正把“四化同步”发展落到实处。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涵,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对“三农”工作提出的重要任务,协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各项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015年,全省“三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化同步”带好头、领好向和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定位,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改善农村民生,确保“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坚实基础。

  一、更加有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深入实施粮食“丰产增储”行动计划,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加大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区建设,继续推进淮北适宜地区旱改水,力争水稻面积稳定在3400万亩。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逐步实现县有万亩示范片、乡有千亩攻关方、村有百亩核心田,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引导优化主要粮食作物保险产品的条款和费率,做好财政对保费的补贴工作,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加强粮油质量安全建设,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园区,推进粮库提档升级和“智慧粮库”建设。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提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新增高效设施农业60万亩、设施渔业20万亩,打造一批现代农业区域特色板块。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扎实推进蔬菜永久基地和茶叶、花卉、果品等园艺标准园创建,发展遮阳网、防虫网和节水灌溉栽培,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标准化。加大对畜牧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稳定发展生猪、家禽,扩大牛羊养殖规模,增加主要畜产品供给。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推进连片养殖鱼池、渔船标准化改造和现代渔港建设,发展一批高水平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和健康养殖示范场,支持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远洋渔业发展。推进杨树等林板纸一体化、林木种苗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林果综合利用等特色林业产业,加快发展森林湿地生态旅游业。加大对开放型农业的政策扶持,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把握好农产品进口规模和节奏,鼓励企业“走出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落实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3.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健全管理服务制度,加强示范引导,重点支持土地经营规模100-300亩的农户家庭农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序发展土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专业合作型、统一服务型等形式多样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深化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苏合”销售联社,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培育扶持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逐步扩大龙头企业贷款风险基金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以上。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化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准入和监管,严禁擅自改变农业用途。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推进股权投资、债权投资、风险补偿、投融资引导等市场化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支持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各种服务。鼓励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创建,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途径。鼓励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为农服务。

  4.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就业技能提升培训。深入实施农村人才工程和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依托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加强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打造一批农科教结合基地,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和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高等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在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5.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推进治江治淮治太、南水北调、沿海水利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大中型灌区改造、规模化节水增效、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深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新增高标准农田150万亩、节水灌溉农田200万亩。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强化水土流失治理。严格保护耕地,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突出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和小麦机条播技术,提高主要农作物和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政策支持,统筹推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装备建设,提升粮食烘干、仓储设施建设和经济作物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6.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有效实现协同攻关、技术集成和产学研结合。围绕粮食生产、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等,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创新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各类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领域创新创业,支持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工程,加快构建“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以技术集成化示范应用为重点,推进标准化、科技化、良种化、生态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7.推动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发挥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作用,加快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推广运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农业。打造农业服务热线、惠农信息发送、为农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实施苏北农村宽带设施提升计划,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支持供销合作社和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电子商务实用性培训,依托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更多的“电商示范村”。推动物联网、互联网金融与农产品实物营销相结合,引导农民上网用网,支持发展农民网店。

  8.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支持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支持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综合利用和收储体系建设,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质量。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支持“粮经”、“粮绿”、“粮饲”轮作。推进土壤污染监测和生态修复试点。落实长江禁渔、湖泊禁渔、海洋伏季休渔等各项资源保护措施,推进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建设,探索建立对专业渔民禁渔休渔期的生活补助制度。提升“绿色江苏”建设水平,着力建设沿海、沿江、沿湖、沿河和沿路生态防护林,实施丘陵岗地、荒山、滩涂植被恢复工程,推进村庄绿化,新增成片造林30万亩、开展森林抚育150万亩、恢复湿地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