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牵头种果树 绿化扶贫两不误

12.03.2016  14:10

  植树节来临,省林业局造林处处长、林学博士郑阿宝邀记者做了一次长谈,把他近年来一直在琢磨的想法和盘托出:绿化和扶贫,可以相辅相成、两全其美。

  “十三五”时期,我省以人均收入6000元为新一轮扶贫标准,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如果采用绿化方式扶贫,既可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带给农民增收技能。”郑阿宝说,绿化扶贫,并非简单地让农民种树。种植的树种以黄桃、梨子、薄壳山核桃等经济林果为主,这些果树到了成熟期之后经济收益比一般绿化树种高。核心问题是由谁来种。很多果树有技术要求,如果只是把苗种交给农民,即使技术指导跟得上,但由于果树收益期较长,也会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郑阿宝提出,使用部分扶贫资金,通过招投标,请专业农业企业来种。由专业农业企业流转农民的土地;在种植过程中,聘请农民当“农业工人”。这样,在果树成长周期中,农民有土地流出和果园打工两笔稳定收入;更重要的是,农民在打工过程中可以学到技术,为“单飞”打下基础。“专业农业企业负责种植,需要以果树成熟为期设定年限。”郑阿宝说,果树成熟后,经过扶贫领导小组验收,专业农业企业退出生产领域,将培植成熟的果园交还给农民,由他们自己负责生产。企业则专注于加工和销售,形成类似于“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

  “这种运作模式其实跟很多地方建设高等级公路中的BOT模式是一样的。”郑阿宝说,两者区别是,BOT模式的投资方需要以收费方式收回投资,而专业农业企业则是无偿将成熟果园交还给农民,从流转土地、栽插果树到成熟的费用由扶贫资金拨付。“在扶贫领域,一直强调变‘输血’为‘造血’,把扶贫资金精准地变为‘造血’资金,这应该是一种可行途径。

  郑阿宝说,在泗洪县西南岗地区,当地有20多万亩高砂浆土地,种植粮食和蔬菜的比较效益很低。前几年已有外来投资者在那里种植薄壳山核桃,去年开始挂果,三年内亩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薄壳山核桃的果龄可达上百年,如果把西南岗的低产地转化为薄壳山核桃基地,等于给农民种了一片“摇钱树”。此举既能让农民长效受益,又能增加绿化面积,可谓两全其美。

  本报记者朱新法

原标题: 原标题: 农企牵头种果树 绿化扶贫两不误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