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的弄潮儿——宿迁唐玮农机致富之路

28.10.2016  21:39

  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者,到一名专业农机手,再到一位拥有几十个员工的农业老板,他始终割舍不掉的就是浓浓的农民情怀、田园情怀,成功编织出一个农机致富梦。 

  从一台手扶拖拉机到拥有几十台农机具的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在奔跑在农业机械化的大道上,创出一片艳阳天。 

  他就是唐玮,泗阳县裴圩镇人,是一位头脑灵活、眼光敏锐,很有经营头脑的85后小伙子,泗阳县万通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泗阳县万达植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泗阳县春风家庭农场主。在农机等部门的支持下,他的事业的一步步做大。他创办的春风家庭农场,2014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1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15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证。 

  当初,唐玮学校从毕业后在外打工10余年,收入还不错,父母一辈子靠种地为生。然而他看到一天天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女,毅然决定回家创业,但是困难也来了:做什么呢?如何做?这是他首先思考的问题。 

  从小在洪泽湖边上长大的唐玮,看到了身边的水和土地资源很丰富。但由于附近出去打工的人比较多,家里都是老年人,使用机械作业的很少,好多地却撂荒了。他心想,劳动力的缺乏急需农业机械来弥补。近年来,国家对农机化的投入越来越多,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一直钟情于农业机械化的唐玮意识到农业机械化的时代真正到来。在市、县农机部门的鼓励指导下,他决心要乘着政策东风,紧跟时代步伐,于2013年5月注册了泗阳县春风家庭农场,承包了300余亩土地,准备进行稻麦轮作。但种地不能光靠老一套,他又拿起了书本进行充电学习,并请教当地农机技术专家,向专家取经。采用什么方式种植、依靠什么技术种地呢?唐玮从市、县农机部门组织的农机培训中逐渐找到了答案,思路逐渐清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依靠机械化、依靠农机新技术。农机部门给唐玮出了良方,给出了家庭农场机具合理配置方案。为了学好学精各种农机化新技术,唐玮经常向市、县农机技术专家请教,选择采用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械播种以及植保机械化等技术,机插水稻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品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农药、肥料成本降低约30元/亩。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唐玮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也逐步扩大到近800余亩,种粮年纯收入达20万以上。 

  在尝到机械化作业带来的甜头后,唐玮坚持把每年的收入投入到添置农机中去,农机规模不断扩大,从之前的一两台机械到现在的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植保机和烘干机等一应俱全。眼看着农场规模不断扩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唐玮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自己是富起来了,那么周边的村民怎么办呢?带着问题,在泗阳县农机局的组织下,唐玮于今年5月份参加了由市农机局举办的农机服务经纪人高级工培训,并从农机营销与服务,农机服务管理等知识中受到了启发。为了服务村民,带村民一起致富,他在创办泗阳县万达植保专业合作社和泗阳县万通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机械、技术为广大农户服务。采用高效植保机械,每次施药服务约2000亩,全年服务约12000亩次,仅此一项服务年纯收入12万元以上。应农户、部分种植大户要求,还利用自己的机械和技术优势为农户提供育秧、机插秧服务,亩收费180元,服务面积约2000亩,年纯收入约10万元。为打工者或没有劳动力的提供收、种、管全程托管服务,或任选服务,总之你需要什么他服务什么。 

  致富的路越走越宽,唐玮又有了新计划,明年将扩大土地流转规模,继续购置先进农业机械,用好机械化时代带来的便利,扩大水稻种植规模。目前唐玮计划引进机械,建立自己的水稻加工厂,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唐玮总结他的致富道路这样说:“顺应国家政策,适应市场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用农业机械保障生产,这就是我的致富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