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淮安现亩效益近10万高效园艺

30.06.2016  13:22

  

  淮安市现代渔业产业园劳作现场

   新华网南京6月29日电(张本甫)“生态型循环水养殖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生物过滤材料、人工湿地和微生物制剂作为水处理的主要手段。”日前,在江苏省淮安市现代渔业产业园里,工程师丁娜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该园区的“生态型循环水技术”。丁娜是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的工程师,她和同事长期驻守在这个渔业产业园里,给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事实上,淮安市现代渔业产业园只是淮安市以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淮安市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速推进稻米产业、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现代渔业以及休闲农业“4+1”现代农业发展。

           地理标志商标国内闻名

  说起小龙虾,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盱眙。十多年前,盱眙以及小龙虾名不见经传。随着盱眙县连续16年举办龙虾节,如今盱眙龙虾品牌已是全国闻名,截至2015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已达168亿元。

  淮安红椒,淮安市的又一个著名农业品牌,已成为“全国驰名商标”、“2015年最富有竞争力的江苏地理标志品牌”。在盐河镇的红椒地里可以看到,新颖的涂了胶水的粘虫黄板上面粘着许多飞虫;太阳能杀虫灯下也落着不少虫子。“这种技术既能杀灭害虫,减少农药对红椒质量的影响,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椒农对这些绿色防控连声叫好。

  清浦区农委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促进红椒量质齐升,清浦农业技术部门和市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紧密合作,推广稻椒轮作、椒豆轮作技术,产量由过去亩产2吨左右提升到3吨;启动品种改良提纯工程,采取种苗补助等方式加以推广。建成红椒冷链加工及交易中心300立方米冷冻库、1500立方米冷藏保险库,直接为3万亩红椒生产基地提供不间断冷藏保鲜服务,年可促进增收3000万元;即将建成的红椒周年生产展示基地和红椒历史文化博物馆,将充分展示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种植工艺条件下的淮安红椒,进一步擦亮淮安红椒这一“金字招牌”。

  9年前,淮安市有160多个大米品牌,大家各自为战,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为此,淮安统一筹划,申请注册“淮安大米”商标,全力打造淮安“一袋米”工程。为保证“淮安大米”质量,该市先后制定了《淮安大米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淮安大米企业标准》、《淮安大米品牌整合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推行“五统一”管理。高标准的生产加工管理,保证了“淮安大米”品质,也为企业带来了直接效益。

  据介绍,目前淮安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8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达200万亩,2015年粮食总产达94.6亿斤,水稻亩产历史性突破600公斤,建成绿色大米、有机稻米基地分别达到10万亩、1千亩。洪泽县、淮阴区达“亩产吨粮县”标准,盱眙县、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淮安区5县区先后获批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盱眙、涟水列入国家级产粮大县。

  像“淮安大米”这样的地理标志商标,在淮安这片富饶的大地上还有很多,产品覆盖龙虾、大米、红椒、荷藕、花生、芡实、白鹅、蒲菜等25个品种。

           科技助力淮安农业发展

  淮安市现代渔业产业园,地处淮安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码头镇码头村境内,是一座由淮安市农业委员会着力打造,集渔业技术研发、养殖试验示范、科普教育与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渔业产业园。园区核心面积约206亩,呈扇形,建筑风格为徽派的白墙青砖黛瓦,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0万元,于2015年9月28日正式开放。

  园区以“生态型循环水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园区规划主要包括高科技渔业技术研发区、高效渔业示范区、水产品加工和观光休闲渔业示范区四个功能区,建设工程分三期完成,目前已建成的工程有生态型循环水养鱼工厂、池塘循环水养殖小区、特种鱼类良种繁育车间、现代渔业展示馆、环形垂钓场等,而水产品加工及生物制剂生产设施尚在工艺设计中,目前正在计划筹措资金以加快建设步伐。

  在渔业产业园内,还有个“桂建芳院士工作站”,面积约475平方米。桂建芳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鱼类遗传育种学家,曾带领育种团队研究开发了异育银鲫养殖新品种“中科3号”。“工作站的成立,对淮安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水产遗传育种、养殖技术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淮安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对工作站给予了高度评价。

  走进清浦区淮香食用菌产业园,一排排白色的恒温房排列有序,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据介绍,该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可日产菌包63万包、鲜杏鲍菇380万吨,提供就业岗位2500人,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基地,拥有行业定价权。

  据介绍,近年来,在科技的带动下,淮安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蔬菜播种总面积280万亩,高效园艺作物面积达172万亩,食用菌产量达10万吨,全市规划建设万亩以上“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9个15万亩,果树种植面积13.4万亩。已形成清浦区红椒,淮阴区黄瓜,淮安区西瓜,盱眙县露地菜,洪泽县、金湖县水生蔬菜等为主导的多元化生产格局,蔬菜的品牌优势、均衡供应能力显著增强,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水果面积不断提高,花卉苗木发展层次得到提升,出现亩效益近10万元高效园艺产业典范。

  淮安市深入推广“温氏模式”,鼓励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标准化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稳步推进畜禽适度规模经营。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75.09万亩,特色水产养殖面积54.7万亩,2015年高效设施渔业面积累计为19.49万亩,占比26%,渔业总产值113.59亿元。

  为了让农产品插上科技的翅膀,淮安市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路径,加快推进“农货进城”、“电商村”建设。清浦区建立了以农产品、食品为主要交易内容的淮安电子商务中心,该中心位于清浦新城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核心区域,主体已经建成,配套设施正在抓紧施工中,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和农副产品产销企业已经入驻。

  “我们每天早上5点左右开始发货,平均每天都要发出十几卡车,交易金额在100万以上,”在装货的大卡车前,淮安“好人家”食品有限公司结算配送中心负责人何素美说,他们是较早进驻淮安电子商务中心的商家之一,在这里投资新建了集农产品检测、净菜加工、产品研发、仓储物流于一体的5000余平方米每鲜加农产品网货集散中心,全年检测各类农产品3万余吨,加工标准化农产品13120余吨,仓储各类农副产品12万余吨。

  清浦区农委负责人表示,区委区政府着力培育地方电子商务企业,提升全区农副产品企业和农户的网上销售意识,目前正在实施针对大学生的电商成长创业孵化计划和针对企业的转型助推培训计划,积极探索“农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通过补贴、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鼓励农村大户、农民经纪人、家庭农场参与农副产品电子商务行业,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将其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农副产品销售模式。

           休闲农业,新业态展新貌

  淮安市贯彻省农委《关于加快推进农家乐集聚村发展的通知》精神,组织县区着手培育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集聚村,其中,盱眙县陡山村被省农委认定为“首批江苏省农家乐集聚村示范村”。组织采集40个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工作,参加“全省休闲观光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手机APP平台”宣传推介。

  截至2015年底,拥有绿博园、古庄牛、陡湖省级农家乐集聚村等各类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近500家,刘老庄、玉皇山等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8条,盱眙天泉湖、洪泽国蟹园两个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点。

  仲夏时节,美丽的二河畔浓荫蔽日、花木繁盛,有的人开着私家车到这里采摘、垂钓,有的在这里骑车、散步,连接武墩、和平的二河畔正成为越来越多市区及周边县区人心目中理想的休闲好去处。

  “我们已经邀请了名家编制二河农业休闲风光带概念性规划,重点是充分发挥古庄牛、武墩三闸休闲农业等项目的示范效应,在现有基础上大力推进以采摘、农耕体验、农家乐、休闲垂钓、宿营园、七彩花园等业态为基础的休闲观光项目建设。”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清浦区将以二河农业休闲风光带为抓手,着力打造承接白马湖、洪泽湖辐射的都市休闲新去处。

  近年来,淮安发挥农业大市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质稻米、规模畜禽、高效园艺、特色水产和休闲观光农业“4+1”现代农业,精心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现代化工程发展指数苏北领先,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跃居全国和苏北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