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教育摇篮”六十年变迁

28.05.2015  18:39

  2015年高考临近,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对各大高校的招生录取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新华网特举办2015年高招系列访谈活动,此次邀请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王来喜、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宝成、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院长色音乌力吉为广大网友解读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高招政策。

  

         民族教育的摇篮

         双学位教师教育和蒙汉兼通人才培养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被社会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求真务实,育人至上,学术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强化了“双学位教师教育和蒙汉兼通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0万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3800余亩(约253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1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3亿余元。馆藏图书250余万册,电子图书80余万种,配备磁盘存储100TB。学校下设22个职能处室,3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2个教研部。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754人,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6人,自治区教坛新秀10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98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人。

  学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30000余人,各类研究生42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8000余人,各类留学生3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开设81个本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精品课程73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3个;有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1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校级重点学科37个。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131个,硕士专业学位10种。学校还是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的高校。学校有科研机构9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工程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200余项,省部级课题500余项,厅局级课题340余项,纵向课题1391项,横向课题180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21515万元。出版学术专著6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8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3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2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获准授权18项。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中学教师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全面建设和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突出内涵发展;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保障和动力,努力促进质量、效益、规模、结构的协调发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要求,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与蒙古国、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被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先后聘请包括五位两院院士在内的近四百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目前,全校上下正在为实现“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师教育特色作为学校两大特色之一,学校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把教师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14年学校教师教育以教师教育团队建设、师范生实践教学培养、教师教育资源库建设和教师教育研究四个方面为抓手开展工作。为了更加顺利的开展教师教育工作,学校正式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具体负责学校教师教育的各项工作事项。为了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学校教师教育中心每学年组织开展师范生模拟授课、板书技能比赛和师范生微课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及板书大赛。通过上述比赛逐步形成了四级竞赛制度,包括班级、学院级、校级和国家级竞赛。

  学校建校60多年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坚持“优先、重点”发展以蒙古语授课为主体的民族高等教育,将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与民族教育的特点相结合,不断发展“蒙汉兼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十一五”时期,为了满足蒙语授课学生接受新兴专业学习的需要,增设了蒙古语授课非师范专业。预科教育已成为学校民族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蒙古文教材体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蒙古语授课课程多媒体课件研制立项工作,使蒙古文课程建设跟上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满足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高等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首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师院校落实培养人才的基础性的带有科学研究性质的工作。培养方案修订是各学院和教学单位按照学校的顶层设计制定出来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每四年进行一次调整和优化,2014年学校根据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的要求,以减轻师生课堂负担为主旨,压缩课程数量,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凝练专业课程,精选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重组和整合;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招生计划7960人 较去年减少120人

    新增4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

  一、2015年招生计划总体情况

  2015年计划招生7960人,本科6410人,专科1550人。本科招生计划减少120人,专科计划与去年招生相同。本科计划中区外投放招生计划与去年相比略有增加,根据近年来各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源情况、报到率和考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学校对各个省份的招生计划进行了调整。专科计划全部放在了区内。本科招生计划各省市区分布情况如下:

  内蒙古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6361    80    100    130    60    70      60      18    19    40    10    63    40    30    30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40    25    30    30    21    50    20    30    61    48    30    25    14

  二、新增专业

  今年新增专业有软件工程、财务管理、公共艺术、劳动与社会保障等4个本科专业和空中乘务1个专科专业。

  三、招生计划制定的总体原则

  1、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的原则

  充分利用本学院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使师资、设备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发挥教育、教学资源的最大优势,不盲目的扩大生源,避免教学资源匮乏。

  2、符合市场需求的原则

  符合市场需求是制定招生计划的重要原则,只有掌握好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才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浪费,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可以适当采取减少招生计划或者隔年招生。

  3、遵循本学院、本专业发展规划的原则

  专业发展规划是各学院发展的方向标,招生计划是对专业发展规划的一项关键性的指标。各学院应充分认识招生计划与专业发展规划的关系,以专业和发展规划为依据,做好2015年的招生计划。

  四、招生计划制定的特色

  稳定招生规模,合理制定和分配各专业招生计划,兼顾教学资源、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小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贯彻执行学校“求真务实,育人至上,学术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强化了“双学位教师教育和蒙汉兼通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符合 “抓机遇、谋发展、强特色、上水平、建名校” 的发展思路,坚持“全面发展、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的发展策略。

    民族艺术学院“公办民助” 追求高品质运作

    使传统性、民族性和现代性有机结合

  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科建立于1954年,包括美术、音乐两个方向,是自治区最早设立艺术教育专业的高校。60年来,学校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其中的很多人已成为国家和自治区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领域里的中坚力量,为自治区及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年前,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成立,那时一切均在筹备摸索之中。民族艺术学院按照“公办民助”的模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与内蒙古兆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携手共建,办学侧重民族性、民间性、创造性,崇尚包容,广开思路,吸收各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教学体系上,依托内蒙古师范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基础,引进国内顶级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广泛吸纳社会教育资源,追求高品质运作。

  关于民族艺术教育,关于人才培养,这所学院自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开拓与创新的使命,它的出现为民族艺术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活力。

  去年民族艺术学院第一届毕业生的创作展览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指导教师全部启用中青年,创作指导中,教师们根据学生特长挖掘不同潜质,出现了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让人耳目一新。本届美术专业的毕业生一共189人,他们的作品展示也是对学院教学成果的检验。我们尽量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术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作态度,引导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看到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与以往区内的美术院校毕业作品有所不同,学生的作品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装置形式多样,材料选择多样,艺术效果各有千秋,这正是民族艺术学院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

  民族艺术学院走的并非传统的或民族的唯一道路,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使传统性、民族性和现代性有机结合。教学效果得到肯定,社会各界反响良好,这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我们的办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