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回族撂跤世家的“江湖往事”与现实困境
图为68岁的白松山操练回族撂跤基本动作汤瓶式刘文华摄
图为68岁的白松山与徒弟操练回族撂跤动作托腿刘文华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4月2日电题:内蒙古回族撂跤人的“前世今生”
作者:刘文华
家住呼和浩特的白松山一家是回族撂跤世家,高超的技艺曾“独步武林”。2日,记者探访了这个回族撂跤世家,老人给记者讲述了这个家族的“江湖往事”与现实传承困境。
回族撂跤源于清代兵营的撂跤,并与武术相结合,有上百年历史,盛行清末与民国时期归绥城(呼和浩特城旧称)的回族中间,由于归绥城的的交通贸易与重要枢纽地理位置,一批回族武林人物从事镖局、护送客商的营生,回族撂跤是当时重要的功夫之一。回族撂跤注重实战,威力巨大,具备快、准、狠等特点。有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四路查拳等套路与功法。
白松山的父亲白儒珍,人称白老八,曾获得“塞外跤王”的美誉,“父亲身高一米八多,力量过人,独创武术与撂跤结合的路子,对人要求非常严格。”白松山回忆起父亲历历在目,“抗战时,日本人在绥远地区(约为现在的内蒙古中部与河北省大部)举办‘武术摔跤比武大会’,日本人要求父亲与日本柔道教练保科摔跤,父亲当场就把保科摔成休克。”
站在父亲“高大背影后”的白松山也有着不逊于父辈的辉煌战绩,“从来没败过。”他回忆道,这个身高不到一米七的小个子跤手今年已经68岁。当时,由于没有回族撂跤的专项比赛,他把精力放在了中国式摔跤项目上,取得了一系列中国式摔跤的荣誉,“从16岁起连续获得7个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式摔跤冠军、1964和1971年-1974年的全国摔跤锦标赛冠军、1965年全运会中国式摔跤预选赛第一名。”谈到曾经的战绩,老人家双目炯炯有神。
如今,好身手的白松山最烦恼的是他这一身本领的传承,除了家传外孙,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回族撂跤。“开训练班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白老先生曾代过中学生回族撂跤课,也曾有国外俱乐部专程前来学习,一直都是免费教授。
在2014年回族撂跤被评为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项目后,一位热心人主动免费提供了训练场地,解决了部分困难。现在,被筹建训练班难住的白老先生,对免费教授技艺有了不同的看法,“如果能筹到钱开班,到时我会收点学费,但是不会多,是能保证训练场正常运转的最低学费。”
相比当今一些非遗项目无“接班人”的窘境,白老先生感到很欣慰;他的外孙已志在于此。“我刚高三毕业,准备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回族撂跤,多练习,多参赛切磋。”白松山20岁的外孙白易德信心满满的说。(完)
原标题:内蒙古回族撂跤世家的“江湖往事”与现实困境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