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制度缺口远大于财政缺口

05.02.2015  04:22

  历经二十余载,养老金并轨终于扬帆起航,“要统筹,先并轨”的原则再无异议。可是并轨之后的中国社会养老制度何去何从?还有哪些改革功课需要完成?这些是我国社会养老进入“后并轨”时代的新命题。

  养老金并轨新政推出后,所需要跟进的综合改革措施还有很多制度缺口,制度设计缺口要远大于养老金并轨带来的财政成本缺口,将3700万人的养老金纳入几亿人的社会养老金大池子,这不是个简单的工程。

  公务员待遇真的会因“并轨”而大幅降低吗?以公务员为代表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对养老金并轨的心理反应最为强烈,在强调“一个统一,五个同步”的养老金并轨文件中,人们恐怕只注意了“一个统一”所带来的专属养老金待遇的削减,而忽略了对五个同步的理解,特别是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即职业年金制度,这也是“五个同步”中最大亮点。根据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还要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合计12%的职业年金与8%的养老金缴费率至少是相互弥补的。建立完善职业年金和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及弹性薪酬管理,将进一步提升优秀公职人员的待遇。因此,养老金并轨不但没有大幅降低公务员养老待遇,反而提升了养老待遇分配的效率,只要公职人员尽职尽责且提高劳动效率就能够获得更高的待遇,符合多劳者高待遇的基本原则。

  所以养老金并轨后,对待遇协调机制的配套措施必须要持续跟进,按照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制定职业年金的计发办法。同时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一步从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机制层面进行深入改革。避免出现职工内外收入倒挂的现象,明确福利项目设置的权限和程序,该有的透明不能少。

  提高增值保值能力是养老金并轨后亟待着手解决的问题。要想实现养老金增量改革的目标还要注重开源节流。精简机关人事、增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社会化成本管理意识等办法都只是“节流”。要想“开源”,归根结底还要实现养老金基金投资回报的持续稳定增长。2000年到2013年我国养老金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不足2%,而同期CPI的平均增长幅度却已经达到2.2%;34个经合组织成员(OECD)养老金收益率基本保持在5%至15%之间,我国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情况非常差。养老金实施并轨后,紧接着就是进一步放低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直接对接的门槛,侧重实现养老基金投资的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建立拓宽稳定、可靠、多样的养老基金筹集渠道。可以将实业投资和证券投资相结合、权益类投资产品与固定类投资产品相结合、国内外投资相结合,以确保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持续增长。

  养老金并轨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真正建立服务多元化且待遇统筹化的社会养老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轨只是养老金管理制度改革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很多问题亟须全方位配套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来解决。政府、市场、社会各自角色归位,让养老金并轨轻装前进。□刘艳

  原标题:养老金“并轨”制度缺口远大于财政缺口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