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为父母养老 83.1%受访者有压力

23.07.2015  08:26

  漫画:朱慧卿

  我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如何让老年人有一个健康舒适的晚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7%的受访者曾考虑过自己或父母的养老问题,83.1%的受访者在父母养老的问题上感觉有压力。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74.8%的受访者倾向于家庭养老。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24.8%,80后占46.3%,70后占21.2%,60后占5.8%,60前人群占1.5%。

  83.1%受访者在父母养老问题上感觉有压力

  张学军(化名)是一名公务员。二十多年前,还是“农村娃”的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城里的师范院校,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国家机关工作。多年以后,张学军已经在城里成家立业、扎根落地,而留在农村的老人就成了他最大的牵挂。“我父母身体都比较差,平时就小病不断。几年前,父亲还突然中风,到‘阎王’面前走了一回。”张学军说,这些年来,他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生活也越来越不能自理,他们兄妹几人把老人接到了城里养老,但还是遇到不少问题。

  张学军几兄妹凑钱给老人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请了一个保姆,让他们安心住下,但是老人比较难融入城市里的生活。“在这里,他们没有朋友、不认识路,说话的口音都跟城里人不同。城里人的娱乐方式他们就更不懂了。所以两位老人平时生活比较单调,存在自卑、压抑的情绪。”张学军说,从情感上,他父母想要回农村,但是老家没有子女照顾。如果回去的话,父母生病、有突发状况都很难顾及周全。他只能尽力多给老人关心、让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调查中,81.7%的受访者表示曾考虑过自己或父母养老的问题。在为父母养老的问题上,83.1%的受访者感觉有压力,其中,29.2%的受访者坦言压力很大,仅13.2%的受访者觉得没什么压力,3.8%的受访者感觉不好说。

  苏晓姗是四川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少年时父母离异的她,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说到养老问题,苏晓姗告诉记者,暂不考虑未来的公婆的话,她只需要赡养一个老人,经济压力相对比较小。但事实上,单亲家庭面临着特殊的养老困难。

  “因为没有再婚,我妈妈一直把我作为生活的重心,我很感恩,但是也有些担心。我成家以后,她可能会失去精神寄托,生活就会非常乏味空虚。”苏晓姗说,单身的老人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子女陪伴。但是随着年轻人外出拼搏、自立门户,天伦之乐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已成奢侈品,老年人“自养”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

  年轻人为父母养老面临哪些现实困难?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最普遍的困难是年轻人工作忙,没时间陪伴父母(66.4%),接下来是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压力大(46.7%)和老年人因为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原因不愿随迁移(41.9%)。受访者面临的其他困难还包括:与老年人同住可能产生家庭矛盾(31.5%),“家庭养老”以外的养老服务体系,如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等不健全(21.6%),房子面积不够与父母同住(21.0%),“家庭养老”以外的养老服务费用过高(18.0%),养老保险金数额太少或发放不及时(16.5%),养老保险计算和领取受户口限制(12.2%)等。

  调查显示,对于政府当前在居民养老方面的投入,8.0%的受访者认为足够,46.3%的受访者认为不太够,40.6%的受访者直言不够,5.2%的人表示不好说。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些病真是生不起。”家住内蒙古通辽的老人李春秀说,去年她生病住院,花了几千块钱不说,儿子女儿还得放下工作来轮流照顾她,非常辛苦。要是生了大病,更要牵动整个家庭。李春秀感叹,老年人还是缺乏保障。

  64.7%受访者建议国家继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张学军父亲的健康状况比较差,最近两年已经不能自主行走和吃饭,必须要靠他人帮助。由于保姆一人照顾不周,征得父亲同意后,一年前张学军兄妹把父亲送去了养老院。

  “我们找养老院的时候真是焦头烂额,因为服务好且价格合理的养老院实在是太少了。一个破破烂烂的、护理人员不专业的养老院,哪个子女敢把老人送过去?最后,我们找到了一家外资的养老院,他们的护理还算比较贴心。”张学军说,在养老院,他的父亲依然住不习惯。“父母这一辈的老人特别需要精神陪伴,需要家庭的温暖。父亲感觉养老院冷冰冰的,天天嚷着要回家。两个月后,我们又把他接了回来” 。

  调查显示,目前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倾向于家庭养老的受访者最多,74.8%的受访者选择这种方式。37.7%的受访者会在自己照顾老人的同时,选择社区有关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21.2%的受访者选择更强调普通居民相互帮扶与慰藉的互助养老,作为社区养老的补充。受访者考虑的其他养老方式还包括:敬老院等机构养老(18.2%),倒按揭、房产置换、招徕房客、合居养老等以房养老模式(12.4%),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不同居住地点的旅游养老(12.2%),企业对购买自己产品的消费者给予养老金回馈制度的消费养老(8.0%)。

  张学军认为,父亲不能接受养老院养老可能跟他们接受的教育、成长的历史有关。“我们这一代思想就比他们开放些。等我老了,如果子女不在身边,我可能就自己搬到养老院去。一来减轻子女负担,二来自己也有伴儿。只是希望养老院服务能更好、收费能更低一些。”他说。

  “我始终觉得,老人要活得开心、自在,必须多与他人交往。现在的老人大多是居家养老,出了家门才能跟人交往,那为什么不把房屋本身变成一个固定的聊天空间呢?”苏晓姗告诉记者,她外出旅游的时候,见过有很多“民宿”。“民宿”本质上就是居民住宅,但是承担了旅馆的功能。“很多民宿都是老人在管理。他们为住客提供饭食、卫浴、叫车等服务,也会和住客聊天,生活过得非常充实,而且始终有新鲜感。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养老方式。”她说。

  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国家的投入与支持。调查中,64.7%的受访者建议国家继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62.5%的受访者建议国家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57.5%的受访者希望国家健全养老设施的配套建设,45.2%的受访者认为培育养老社会服务产业很有必要,38.0%的受访者提议建立对养老机构质量的考核评估标准,34.8%的受访者希望国家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此外,31.5%的受访者认为子女应注重对老年人精神关爱,30.5%的受访者呼吁社会提倡敬老爱老。

  苏晓姗一直在帮助母亲培养兴趣、扩展朋友圈:“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找到子女以外的生活重心。社区里组织跳广场舞,我妈妈本来不愿加入,最后还是被我说服了。现在,跳舞已经成了她的常规活动。可见,通过一点点的努力,习惯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原标题:调查显示:为父母养老83.1%受访者有压力

  稿源:中新网

  作者: